《社戏》教学设计(上)

作者: 大刘_fa11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17:15 被阅读39次

设计思路:抓住篇末点题之笔:“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这戏就很好看吗?豆就很好吃吗?作为主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到底是什么难忘?什么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主问题:“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这戏就很好看吗?豆就很好吃吗?

1、正面写社戏的地方?

a、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b、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c、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着。

2、侧面写社戏的地方?

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动作神态描写。

3、“那夜似的好豆”是怎样的豆子?好吃吗?

豆子不那么美味:偷了豆子,放了油盐煮熟了,用手撮了吃。(没有好的工具,也没有好的调料。)

4、戏不好看,豆也不美味,“我”为什么会有“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评价?

首先缘于我当时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心理,二是因为那里景美(自然美),最关键的是人美(人性美)。

(1)、缘于我当时的独特的心理——看社戏是我最盼望的,是我焦躁、失落、伤心之后得以实现的愿望。

a.作者是怎样描写“我”看戏前的心理的? (三次波折)

课文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先是“盼”,接着是“急”,“急得要哭”。然后是猜:“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进而“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写进了我的失落与伤心,小伙伴们高兴地讲戏,却“只要我不开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渲染:母亲的为难,外祖母的察觉都突出了我当时的伤心之情。 

b.当所有的难题解决了以后,我能够去看戏了,我是怎样的心情?(三次转机)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愉悦、喜悦之情。

相关文章

  • 《社戏》教学设计(上)

    设计思路:抓住篇末点题之笔:“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

  • 《社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

  • 《社戏》教学设计(下)

    (2)、景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A.平桥是乐土: a、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我心中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b...

  • 《社戏》教学设计(夏海芹)

    人生若只如初见 ——《社戏》教学设计 文/夏海芹 一、学习目标 1.看社戏,谈感受。 2.析人物,解乡情。 3.游...

  • 《社戏》教学后记

    回顾本课进程: 第一节:预习课(学生素读文本、写初读感受、质疑)、课后作业(课本思考探究一: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写了...

  • 《社戏》教学手记

    《社戏》是一篇小说,备课时我考虑要不要从重点强调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入手授课。结合单元目标“感受民俗”,又考虑到九年级...

  • 《社戏》教学反思(3)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我曾经彷徨过,...

  • 分享一篇好文:跟着《社戏》学写作

    文:陈牧羊 《社戏》作为一篇经典篇目,被名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膜拜的同时,也...

  • 向经典致敬――向《社戏》学写作1

    《社戏》作为一篇经典篇目,被名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膜拜的同时,也想结合自己的...

  • 向经典致敬――向《社戏》学写作2

    今天继续学习《社戏》的心理描写。 昨天两个班的教学设计,大思路一致的情况下做了些微调。二班是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准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戏》教学设计(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nc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