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戏》教学手记

《社戏》教学手记

作者: 烟火里的诗和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2-02-19 05:15 被阅读0次

《社戏》是一篇小说,备课时我考虑要不要从重点强调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入手授课。结合单元目标“感受民俗”,又考虑到九年级有专门的小说单元,让学生认识小说体裁,我决定淡化文体,放弃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入手,只是按照一般记叙文的要素切入来把握主要内容,但强调了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我”。

连着有三节课,一口气上完了《社戏》。这篇课文我也用心的设计了,但上课时偏重于从整体上看的连贯性而忽略了课时划分。既然是常规课,就不能像赛课的优质课那样一根线不不打结地一穿到底。破解的方法是预估每一环节所用时间,得出这个时间,需要自己把设定的的问题做一遍,再结合课标要求,对学生提合理的要求。上课时,要留心学生实际所用时间,以待以后参考。总之,三方结合,细心留意时间,才能做出恰当的课时划分

对课文的分析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是一个重点,它对应中招考试的一个考点,其实这个点本应难度不大,但学生总是七秒钟的记忆,使得它成了一个难点。学生读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只能抓住第二句的比喻,其他的赏析角度就再也想不起来了。经过我重读的暗示,才有几个人想起第一句的从感官角度分析,但是,第二句的化静为动可就再也暗示不出来了。关于景物描写的方法,上学期不止一次的总结记笔记,但就是进不到学生脑子里。赏析完,又从写作的角度考虑,总结可借鉴的写景方法,顺带的提了提昨天讲过的写景方法,自然,他们七秒钟的记忆是不足以支撑到我今天的提问。老师反复说,学生反复忘,这是学校学习的规律。破解之法唯有老师反复说的次数大于学生反复忘的次数。

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议论句入手,结合时代背景,经过提示,学生很容易得出是怀念童年美好的生活。此处,我又提到刚学过的《桃花源记》,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印象。经过对比,学生还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呐喊”。时不时地对比阅读很重要,既能复习旧知,又能加深理解。只希望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对比,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关文章

  • 《社戏》教学手记

    《社戏》是一篇小说,备课时我考虑要不要从重点强调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入手授课。结合单元目标“感受民俗”,又考虑到九年级...

  • 《社戏》教学后记

    回顾本课进程: 第一节:预习课(学生素读文本、写初读感受、质疑)、课后作业(课本思考探究一: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写了...

  • 《社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

  • 《社戏》教学设计(夏海芹)

    人生若只如初见 ——《社戏》教学设计 文/夏海芹 一、学习目标 1.看社戏,谈感受。 2.析人物,解乡情。 3.游...

  • 《社戏》教学反思(3)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我曾经彷徨过,...

  • 《社戏》教学设计(上)

    设计思路:抓住篇末点题之笔:“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

  • 《社戏》教学设计(下)

    (2)、景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A.平桥是乐土: a、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我心中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b...

  • 我的《社戏》教学思路

    三课时: 1预习课: 学生活动:素读课文,写写自己的初读感受(50字--200字)并分享;基础字词句落实学习。 2...

  • 教学手记

    这个班的开班时间是比较靠后的,但目前看整体实力确实却是比较强的,学生年龄大小参差,男生多女生少,没什么优势。但就是...

  • 教学手记

    自从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对于纪律,我很是头疼。孩子们写作业缺乏自觉,很多同学喊不听,有时间不写,拖到放学,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戏》教学手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mu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