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管理时间管理自己上班这点事儿想法
睡觉八小时,上班八小时,属于自己的八小时去哪儿了?

睡觉八小时,上班八小时,属于自己的八小时去哪儿了?

作者: Alina霖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0-26 18:38 被阅读158次

    睡觉八小时,上班八小时,属于自己的八小时去哪儿了?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本时间管理的书,下载了那么多种时间管理的app,写了那么多本时间管理的计划手账……却还是没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为什么时间总是不够用?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为什么计划表上的任务总是拖了再拖,最后不了了之?这是一个人性问题。

    为什么别人能做那么多事,而你只忙一件事就已经焦头烂额?这是一个能力问题。

    换了无数个计划本、用了无数个效率app、列了无数个任务清单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上面三个问题的症结所在。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特别在意一种仪式感,比如要在每年的第一天写下下一年的愿望和目标,比如要过每一个生日和纪念日,比如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发个朋友圈昭告天下……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有的人一直都在“想”,而有的人却不停地在“做”。

    仪式感很强的人,就总是停留在“”的阶段。年初的时候计划今年一定要读十本书,信誓旦旦写下书单,拍个照发朋友圈,内心斗志昂扬,看着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赞更是激动不已。然后,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一直在刷朋友圈看看有多少人点赞,却还没开始读第一本书。

    尽管现在很多人强调仪式感的意义,但是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必要刻意地去建立这种仪式感。当你原本只是想好好学英语,却在开始学习之前觉得应该先选个“良辰吉日”,于是心想等这个月忙完,等十一假期过完,等买的书到了,等等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买了无数个漂亮的新本子,很多都只写了前几页,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么说明你和我一样犯了“仪式感太强”的毛病。

    想做就去做,哪怕只是三分钟热度。要改掉这个毛病,就要想到什么立刻去做。看到有趣的书马上去买,买了就马上看,哪怕没有看完,至少你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单上的一个书名而已。对一份工作感兴趣就马上去申请,哪怕最后你没有拿到offer,你也了解了相关的必备技能有哪些,知道了心仪公司的面试流程。想学一个新技能就马上去学,哪怕你最后半途而废,至少比没有尝试过要好,也可以为今后想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任何事情去尝试,都没有坏处。那些一直说“我要带孩子,我没时间啊”、“我家里人不同意啊”、“我在农村没条件啊”……都是借口。对于这样喜欢给自己找各种借口的人,我往往不想再接话。

    前几天有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加我微信,说很羡慕我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我说,你也可以啊。她说,毕业后家人安排了一个事业单位的工作,工资不高很清闲,但是自己不喜欢,想换工作。我说,那你就换呗。她说,家里人不同意啊。我说,你如果能找到一个比现在好的工作,他们绝对会同意,如果你找不到,就不要怪家人不同意了。

    这样的人何其多,实现不了自己想要的,就怪国家、怪社会、怪家人,却唯独不怪自己。但是放眼望去,总有人跟你同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但是别人却过着你想过的生活。究竟为什么?

    过于情绪化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在国内银行工作的时候完全是一个怨妇。那份世界500强、铁饭碗高收入的工作,差点把我逼成了抑郁症患者。我至今对那份工作第一年的时候,每天下班在地下车库自己偷偷哭一场再回去的日子记忆犹新。难以描述那段日子我内心的阴影面积。

    来了新西兰之后,生活和工作都得从零开始,各种困难和艰辛不必多说,但是我自由了。当我可以去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当我不用去担心邻里乡亲的七嘴八舌,当我没了应酬开会,我的时间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时候,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我很容易满足和快乐,遇见任何事情权当是一种体验,心态比之前要好太多。

    其实我想说的是,情绪对一个人的时间管理有着致命的影响。我一直都以写作为自己的梦想。但是我在国内工作的时候,因为上班总是不开心,所以下班后和节假日就用逛街吃饭看电影买买买来弥补自己。工作八小时的不愉快,让我也没办法在下班后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办法从情绪的阴影里逃出来,就只能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取悦自己。

    后来我辞职了。在我辞职的那一个月里,我坚持每天写一篇公众号文章,还和朋友一起开办了微信少儿英语。为了能够每天有灵感,我必须得阅读,得上有趣的网课,得思考不同的话题。有时候有朋友聚会,有各种走亲戚和饭局,但是我仍然排除各种阻力坚持了三十天。很多人辞职后会很闲,或者干脆躺在家里无所事事,这样当然让家里人替你着急,当然会各种反对你辞职。但是如果你有自己明确的规划,有更好的选择,家人也没有理由去阻拦啊。

    那段时间的坚持写作也让我养成了思考和写作的习惯,后来有一些媒体运营的编辑主动找上门来要转发我的文章,甚至有出版社编辑问我能不能出书,我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但是实际上,我也不是那种十分刻苦的人。我只知道,不断地去尝试,想做什么就去做,上天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一个人对情绪的管理能力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情商”,我是属于天生情商比较低的人,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之前在国内那种体制和环境下,我的情绪一直处于一触即发的崩溃边缘。我知道我不能再那样抱怨下去,我无法改变环境,而自我的改变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只能从环境中跳出来才能把自己从怨愤的环境中解救出来。

    国企和事业单位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但其实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企业的性质,而在于你究竟了不了解自己。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对职业发展和未来有着怎样的期待?

    如果当初我所在的那家银行能够把我分配到我专业相关的HR部门,或者让我做我擅长的理财经理,我或许就开开心心地工作下去了。但是当我知道我就算是拼命努力工作,手里有100个有效客户,也不敌别人有个当行长的爹或者性别男的时候,当我发现我工作几年毫无技能,快变成一个废人的时候,我不得不及时刹车,辞职是岸。

    谁在面临抉择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个痛苦和不被理解的过程,但是别人是别人,他们不了解你也不必为你的人生承担责任,而只有你才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快不快乐,只有你自己知道。

    没有长远的目标

    人工智能不断地刷新着人类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取代越来越多的职业和岗位。老一辈的人还在劝子女去抢体制内的铁饭碗,而这种毫无技能、稳定轻松的铁饭碗往往会磨灭人们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理想与斗志。年轻的时候不能努力学习去掌握一种不可替代的技能和知识,等到未来十几年之后,真的无法想象要怎样去应对科技与社会的变化。

    斜杠青年都已经不再是一个潮流词语,而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仅仅从事一种职业,而是兼顾多重职业身份,拥有许多不同的谋生技能。

    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摘自 百度百科

    当代社会快速学习一种新技能有无数个途径和方式,大学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已经不能成为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借口。由于做留学申请,我认识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拿着985高校优异的成绩单,还因为兴趣而自学了另一个专业或技能,毕业的时候无论是工作还是读研,选择面都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大学所读的专业。

    拥有不同的技能和知识,让他们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斜杠青年,这种多重技能的本领也将成为今后在社会立足和职业发展的基本。

    要成为斜杠青年,时间管理更是一种必备技能,而长远的规划和目标,是时间管理的根本。

    你从事的职业和你的兴趣或许完全不相关,但是在你的时间规划里,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和你的长远目标有关系。

    现在,我在两家公司工作,一家洋人保险公司做行政助理,一家华人移民公司做留学顾问,平时做代购,周末上课,晚上看书写作学二外。我没有三头六臂,只是当你乐在其中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忙不过来。做行政助理与我的专业和之前的工作都不相关,但是保险行业和我之前工作的金融行业相关,而这家全球知名的保险公司的海外工作经历自然可以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做留学顾问已经很久了,也帮助了很多人,我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认识更多即将要来新西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在移民公司让我能够掌握最新的移民信息。做代购,是因为我要赚钱保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看书写作学二外,纯粹是因为兴趣,但我也相信,我的文字也能让我认识更多朋友,学另一门外语今后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机会。

    现在全球都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其实对于个体来说,职业和兴趣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同样重要。当你从事某一个职业的时候,当你想把兴趣转变成职业的时候,要考虑这是否是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一个行政助理就是打打杂,如果只做这个职业一辈子也就是做这种文秘类的岗位。一个留学顾问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留学的人数会受到政策和社会等各种影响。一个小代购的订单无法预估,全靠人脉和客户需求。无论我做哪一个职业,我都不能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感到安心,所以我还需要不停地学习新的东西。如果你觉得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或者毫无意义,不妨利用属于自己的八小时,去学习其他的东西。

    之前很多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看属于自己的这八个小时花在哪儿了。浪费时间有一万种轻而易举的方式,但是管理好时间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与其去纠结如何更好的管理时间,不如从现在起想做就做、多去尝试,摆脱负面情绪,制定长远规划。

    时间其实不必刻意去管理,你只需要管好你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睡觉八小时,上班八小时,属于自己的八小时去哪儿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ok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