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心的本体,天是性的根源。尽心就是尽性。
《中庸》说:“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说明还没有“尽心”。“知天”的知如同知州、知县的“知”,是自己分内的事,知天就是自己与天合而为一。
“事天”,就像子事父、臣事君一样,只有恭恭敬敬地侍奉才能没有差失,这时尚与天相对为二。这就是圣与贤的差别。
至于“夭寿不二”,是教导人们要一心为善,不因处境的好坏和寿命的长短而改变为善的心。
我只去修身,等待命运的安排,认识到人的穷通寿夭是命中注定,我也不必因此而动心。
“事天”,虽然与天相对为二,但已经看到一个天在面前。
“俟命”,便是自己什么也没有看见,有如我在等待什么一样,这便是初学者确立志向的开始,有一种知难而进、勉力自强的精神。
最近,我一直在反思,简书更文,与其频繁划水,不如实实在在学习一些传统文化。更主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写身边人身边事,以防有人对号入座,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