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律的榜样

自律的榜样

作者: 江山多娇晋 | 来源:发表于2020-12-09 21:24 被阅读0次

    昨天大家热议”自律”,今天我就想着寻找一位自律的榜样好好学习一番。他就是晚清政治家——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完全是一部“古代素人逆袭记”,而他逆袭的秘诀,就是自律。

    他从极低的起点:家境一般、资质平庸连考7次才中秀才、经常生病、年轻时性格乖僻……到一生不懈努力,引领了一个时代,这一切,均源于自律。

    1、忍得了:

    命运的第一道转盘,从科举之痛开始。

    父子两人多年一起赶考,一起多次落第,是曾国藩青年时期广被乡邻嘲笑的一件事。

    年轻时的他,资质平庸到什么地步呢?

    湖南乡下曾流传着一个关于他小时候读书的笑话,说的是他读书非常刻苦,每天不背下一篇文章不睡觉。

    一天黄昏,他坐在书桌前背诵《岳阳楼记》,有个小偷潜入他家,爬到房梁上,准备等他家人都睡下后行窃。

    没想到曾国藩这篇课文怎么也背不下来,小偷在房梁上一觉醒来,曾国藩还在背。听来听去小偷都背会了。

    到最后,小偷实在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了下来破口大骂:“就你这笨样,还读什么书,听我给你背一遍。”

    说完便从头背到尾,然后扬长而去。

    虽然只是传说,却说明了两件事:一是曾国藩确实很用功,二是他也确实很笨。

    苦读多年换来的,是在一次考试中,不仅落榜,还被“悬牌批责”——他的文章被当作反面例子展示给所有考生引以为鉴。

    这样的当众批评对曾国藩刺激很大,他后来回忆自己的生平,说这是他人生第一大挫折。

    但转折点也出现在这里。迟钝,其实也是一种优势。

    经历过这样的打击,曾国藩开始反思自己苦读多年的考试经历,决心要找出失败的原因。

    他分析自己超人般的努力是优势,但不能光顾着“用蛮力”,不能重复老路,要从过去的学习思路中找到突破。

    他把自己的文章和他人的同题文章逐个对比,最后总结出自己写东西太注重局部的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

    接下来他便在这里下足功夫。区别于之前单纯的死记硬背,直到那一年,曾国藩初步开了窍,读书和写文章真正开始“动脑子”了。

    又是一年苦学后,他终于考中了秀才。

    在不断反思和钻研中,他掌握了考试的诀窍,一路杀到京城,拿下了进士,最终直接拿到殿试的第二名。

    坎坷的科举之路,淬炼了曾国藩愈挫愈勇,以及做事“尚拙”,把功夫打扎实的性格。

    这些人格特质,都在后来平定太平天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曾国藩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2、等得起:

    志向高远,学做圣人写日记。

    在北京做官期间,曾国藩感受到了什么叫学术,什么叫“心性之学”。

    他开始苦读王阳明的《传习录》。

    据记载,王阳明少时曾问自己的私塾老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回答说:“唯读书登第耳!”

    王阳明却不以为然,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在这样的浸染中,曾国藩30岁时就确立了志向,要成为圣贤之人。

    做圣贤,指的是一种心性上的不断修持。

    曾国藩意识到自己性格浮躁,静不下来,生活也不规律,且为人傲慢、虚伪。他决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志向如此高远,具体要怎么做呢?

    曾国藩学做圣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写日记”。

    他向晚清理学大师唐鉴请教如何自我管理,唐鉴告诉他写日记是“入圣之基”。

    起初曾国藩写日记遇到几个问题,一个是不能坚持,一个是只能记录简单的流水账,另一个是在日记中他对自己提出要求但是却做不到。

    在第一次日记中断半年后,曾国藩再次向唐鉴请教才明白,记日记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

    曾国藩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开始改变自己,在每件事中反省自己的性格、脾气和行为。

    每次与人聊天后,他都要在日记里写下聊了哪些内容,一犯“虚伪”之病,就自我痛责,绝不轻轻放过。

    他还每日早起、规律生活,并且在后来培养自己的幕府时,也每天和大家一起吃早餐。

    耳濡目染中,一位学生的命运就此改变,那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年轻时也爱晚睡,性格骄傲散漫,仰仗自己智商高,才华出众,自小又一帆风顺,恃才傲物。

    刚开始时他对要早起抱怨不已,但曾国藩一定要等到他才一起吃早饭。后来李鸿章也逐渐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在后来的人生中受益匪浅。

    曾国藩的自省习惯则保持了一生,直到去世前,早已年届花甲、功成名就的他,依旧在日记中批评自己精神不够振作,做事不够努力。

    他用了一生去雕琢自己。人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3、守得住:又笨又慢平天下。

    无数史家提到曾国藩,都评价他这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平定太平天国。

    但稍微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很多人不禁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曾国藩一介书生,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事在人为。上文中提到的,踏踏实实、愈挫愈勇与不断反思调整,这些人格特质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初期,曾国藩创建湘军,征兵、练兵、造水师战船、筹备粮饷,每一关,都走得不易。

    太平军战势凶猛,3个月内他们一路攻城略地,从广西打到湖南。

    1854年,曾国藩顶住重重压力,历经千辛万苦才建立起来的水师被重创,在与太平军首战中惨败。曾国藩急得跳江自杀,幸而被身边的守卫救起。

    这样强烈的打击,就像当年被“悬牌批责”一样,又带给曾国藩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更强化了他愈挫愈勇的性格。

    曾国藩领悟到,对于有志者来说,挫折是最大的动力,打击也是最好的帮助。

    咬紧牙关,把挫折活生生吞下去,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

    曾国藩曾说:“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境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在一次次战败中不断反思后,曾国藩最终找到了对付太平军的独到策略——“结硬寨,打呆仗。”

    只从字面意思就能感受到,这透着一股曾氏的稳扎稳打。

    湘军打仗有一个特点,很重视扎营。

    每天扎营后不管多累,军队都必须围绕营地挖出两道壕沟。沿着壕沟再筑起两座高墙,并且安排轮班站岗。这就是“结硬寨”。

    曾国藩一生打仗不贪图小利,也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这就是“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最极致的应用,就是1859年的安庆保卫战。

    当时湘军在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带领下,在安庆城外挖了两道五丈宽、两丈深的壕沟。

    曾国荃最善于挖沟壕,还因此得名“曾铁桶”。

    安庆不同于其他城池,异常坚固。在无数次失败后,曾国荃的军队终于挖成了一条通到安庆城下的地道,用火药轰塌数十丈城墙,军队像决堤之水般攻入城内。

    收复安庆是湘军与太平军交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自此,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西线屏障被突破,太平军对清军转入防御阶段,平定太平天国已成定局。

    曾国藩走过的每一步都成为人生精进的基石,最终从笨人到圣人,成为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和儒家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真正的力量,是内心充满力量。

    有这样一位自律榜样在前,希望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能步步为营,收获满满!

    今日习篆:
    凡事过去皆为序章,必三思方举步,后百折不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苔花若米小,也学牡丹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律的榜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qk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