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聆听还是在阅读,当别人把一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人们总是很容易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答案,往往我们总是奔着一个很小的点去了而没有考虑周全其他方面。个人间的价值观不同,所以关注的点也各不相同,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好像大家都是对的,这里除了独立思考的问题外,还有一个就是格局的问题。
格局,state of affairs or situation,指的是一个人对事物所处位置,包括空间和时间,及未来的变化的认知程度。接下来从几个角度来简单阐述。
时间的维度
S提倡的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其实就是把时间这个维度拉长了,如果持续下去,短期内的问题和矛盾,将不再那么的明显,你的格局也就上来了。在你制定10天的计划时,你更多的状态只是突然心血来潮地想起做某件事的好处,然后就兴冲冲地下决心开干,而忽视了达到这个目标过程中的漫漫长路,无疑你是在做低效率的重复性建设——反复下决心,最后总是不了了之,一事无成。
把这个时间拉长到100天,10的平方天,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行动计划时间点,
“100天早起行动”
“三个月搞定英语口语(三个月大概100天)”
“100天塑造完美身材”
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100天是一个难度适中,不会遥不可及,也不会太短视,咬咬牙总能够坚持下来。营造出一种自己也很努力,而且在别人眼中你总是干劲十足而且足够成为榜样的假象,因为大部分人都是10天计划的执行者而已,你已经领先他们一大阶了,是广大热血青年喜闻乐见的行动计划。
不过,我们似乎忘记了当初的目的——实实在在地感受这项技能带给我们的好处,精通这项技能,把它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S在这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100天行动的软肋:
只是刚刚达到入门的门槛罢了,缺乏的是格局和学习系统
格局,是啊,如果你的持续行动时间就是100天的话那你的格局就只有100天而已,这似乎还可以往上再走走,于是,1000天的持续行动计划孕育而生。三年,对于众生来说,似乎是有点远了,而且还是在一件事情上面持续行动,想想都觉得可怕,不过确是震撼的,有效的,格局足够大的。
仿佛在行动的过程中已经对出现的困难麻木了,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困难已如家常便饭,唯一的信念就是持续行动下去。有很多战友已经在深刻践行这个道理,比如S,比如胡兄:
1.截止今日前,八段锦修习共计3050天,改善体质有效;瑜伽修习共计860天,保持身材、平和心境有效;
2.冥想跟八段锦一道共计3022天,每年总有2-3日太忙没有做到,其中道家静坐方式每日15分钟2000天左右,大幅提升精力有效;同时佛家“参空”方式每日15分钟2000天左右,平复情绪极为有效;开始修习瑜伽同时,收束法及挺尸共计30分钟843天,把控大脑有效;
3.三体式、钻拳加贴山靠每天60分钟练习3050天,MMA训练380天左右,可独立应对普通成人2-3人,自保有效;
4.时间记录2320天,管理自身、提升效率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有效;
5.临摹练贴从2005年开始,每天不间断3页和时间记录一起,可查询的2320天,锻炼耐心极其有效
——以上摘自《我的严谨原则》
这已经不是1000天的持续行动了,他们的格局该有多高了。
思考问题全面性
格局除了体现在时间这个维度上,也体现在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上。如前所述,人们很容易先入为主,提出某个问题后就钻牛角尖,不能用治理的思路和全局视野来看待问题。无论是在英语学习上面,只认定了通过听听力来提高英语能力,就拒绝如阅读英语文章、朗读等其他方法,我们忘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英语水平啊,最后演变成为了听听力而听听力,我们把焦点都专注于听听力这一个点上面,是格局不够思考的不全面。其他诸如健身减肥,职业发展等无不要从各方面入手,全方位全面攻击最终摧毁一个点,总比就用一种方法有效多了。
思考问题角度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其实第一反应是:哎呀,好难啊,怎么办,我不会,我不做了,心生退缩之意。但如果放眼整个过程,用全局观来看待问题时,是不是可以这样想:我的最终目的是达成这个目标,那在过程中遇到这个困难我该用什么办法解决,还有没有更加优化的方法。我们把焦点关注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面,因为我们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关注整个过程,困难就只是其中的的一个点,只要想办法解决这一个点的问题就可以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是格局大小的表现之一。
以上,复盘的时候把思路整理清晰了,还是觉得自己格局太小了,以后将这种思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方为上上策。最后,如何撑爆你的格局,方法是去看这本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认真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