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德小老儿
仇子龙教授说“基因是我们生命舞台的绝对主角。基因不仅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结构,决定着我们的行为认知能力,还决定着我们的后代。”
我们再来看看人类的行为和认知能力吧。人类的行为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本能行为对人类来说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习得行为才是人生的关键。习得行为取决于我们的学习能力。
科学家通过小老鼠实验,间接地证明学习的过程也是基因表达为蛋白质的过程。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人类的学习原理的:人体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把它们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大脑中的一千亿个神经元,通讯员基因会把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报告给干部基因,干部基因启动员工基因表达成蛋白质,新生成的蛋白质被运送到神经元突触。外部信息的刺激越强烈越频繁,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就会越多,突触的活性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由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我们的学习过程虽然需要基因表达为蛋白质,但知识的源头是外部信息,我们必须主动地去获取外部的信息。
我们的智力既包括先天智力,即感知外界的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是由先天基因决定的。也包括后天智力,它是我们在社会和生活中习得的。
统计调查表明,我们的智商得分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都在80~120之间。也就是说,基因造成的智力差异并不明显。
更何况,我们并不需要全能的智力,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就能造就成功的人生。
进一步说,基因科学家自己也已经证明,基因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比如说,被科学家称为暴力基因的MAOA基因,对动物来说是生存所必须的,而人类的行为更多的受到法律、道德和宗[]教的约束。
跟踪调查表明MAOA基因与犯罪并没有必然的联系,1/3的欧美人、77%的汉族人拥有MAOA基因,难道汉族人比欧美人更暴力吗?MAOA基因虽然使人更容易冲动,但也使人们更能抵抗压力,更富有冒险精神。
不少基因科学家不遗余力的在寻找所谓的教育基因、聪明基因、性格基因、犯罪基因等等,至今都被证明是失败的。即使找到这类基因,难道我们要把那些拥有坏基因的人监控起来,甚至加以消灭吗?这种研究极易导致种族歧视、道德危机、社会对立和人[]权的坍塌。
人的行为和认知能力虽然受制于先天基因,但后天的教育恐怕影响更大,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大家耳熟能详的印度狼孩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反证。狼孩不但失去了语言交流的能力,而且连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人类基因在狼孩身上几乎全军覆没,这就是教育缺失的后果。
所以,人生并不是按照用基因创作的剧本来演出的,基因只是为我们绘制了一张草图,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基因科学为什么会被吹捧得神乎其神?我认为导致基因迷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基因研究对疾病防治和治疗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研究者将它扩展到智力、性格、爱情和犯罪等广泛的社会领域,是现代科学学科分类导致的通病,几乎每个学科都强调自身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从而夸大研究的价值。
其实只要涉及人的种种,它都是非常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所有范畴几乎没有线性关系的存在。基因科学家辩解道,基因对人的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结果是另外一回事。
人生如果不强调结果,而空谈能力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生的意义就是追求幸福,如果感到幸福,有没有能力重要吗?
人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所有的能力,有些能力甚至是多余的,人的一生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瞎折腾,人生的旅途走的大部分是弯路。当你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多少活动是有意义的呢?这是人生有趣的一面,回首往事,多少的兴奋、多少的担忧、多少的紧张、多少的执着,放在一个更长的时期,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
科学家的很多研究,在我看来就和研究如何买彩票才能中奖一样?之所以热闹,是因为有市场,那么迎合市场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就是博取功名的名利场。
科学家的结论经常被浮躁的媒体歪曲、夸大和引申,以博取眼球,导致以讹传讹。
科学研究和科学结论有它自身的局限性。
科学语言与客观现象之间是有差别的,科学语言是抽象的简化的,而现象本身是具体的复杂的。科学研究必然简化对现象的描述,它首先要假设某些因素是不变的,然后去寻找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但是当人们运用科学结论的时候,却往往忘了,它是有假设条件的。
科学结论有时会混淆因果性关系和相关性关系,甚至因果倒置。科学研究的过程非常复杂,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否是必然的,普通人很少深究,往往被其专业的地位或名望或发表刊物的权威性所震慑,轻而易举的就把他们的结论奉为圭臬。
科学研究的许多结论是基于统计分析而获得的,且不说数据采集的对象、规模和广泛性是否存在局限性,其结论很多都是假说,只是没有被证伪,不是错的就是对的了。
科学结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评议制度,对,就是投票!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我们不但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要学会与世界和谐相处。一门科学钻的太深,太细,就会迷失方向。用坐井观天来形容也许不恰当,但很多事情确实需要跳出专业的禁锢,在更广阔的视野下道理或许就是显而易见的。大道至简。
科学思维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还应该有哲学的思考、人文的情怀和美善的追求。我们对世界应该多存一点敬畏之心,不要去违抗上帝的意志,更不要试图去取代上帝。
难道我们折腾完地球,折腾完自己,就能一走了之,奔向另一片星际大海,找到我们新的伊甸园?
因此,我们要尊重科学,但不是膜拜科学,更不能迷信科学,对科学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为此不止一次遭到过00后的呵斥。我只能一笑了之。
其实我热衷于学习科学知识,特别是对前沿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比如量子理论、工业4.0,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学习一点这些知识,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思维更有弹性,至少让自己懂得未来的世界还有各种可能性。
下次,我们就来聊聊基因技术给我们的未来带来的各种可能性,也许这是基因研究更具有建设性的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