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庐山
原创/文/于文明
红网散文若云版主的《烟雨花径》把庐山的美、秀、奇描写的尽情酣畅,淋漓尽致了。特别是该文的插画,让我想起
“咫尺愁风雨,
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
犹有六朝僧”。
烟雨花径。古道深深,似雾似纱。这样的意境,我想请问是不是还有六朝的僧侣住在这天上人间呢?带着疑问,我没有听这位宋朝钱起哥哥的话,约了驴友,背起驴包沿着若云版主所描绘的路劲出游庐山。管他匡庐可登不可登。
庐山的名胜古迹很多我们三天的行程所到也就是花径、天桥、仙人洞、黄龙潭、香炉峰等。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把变化多姿,丘壑纵横、峰峦起伏,概括而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而微妙微悄 。在庐山不但要仔细看山,还要前后左右分辨山的形态,看山是山,看山亦不是山。看水是水,看水亦不是水。如果方向变了山水就确实是不一样了。不同的角度给了我们不同的美感。给我们导游的是一位靓丽的美女,姓金名华,人文地理,知识渊博,很健谈。金导告诉我们要想不迷路,只有老老实实跟着她,是否有点太霸气。我们是多年的老驴,也根本就不信离开她会找不到方向。曾几何时我们也是横跨恒山、脚踏黄山、头顶衡山、手点五指山。岂能在庐山眼皮子底下迷路?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花径曾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也是"匡庐第一境"我们要到的第一站。在湖畔就可以一眼看到花径的大门。大门旁书"花径",两旁刻有刚劲有力的"花开山寺,咏留诗人"对联。里面有书巨幅石刻"白司马花径"。正中央的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的古圆亭,这就是花径亭,来到亭旁,在花径亭中的石刻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的手书。有景白亭、花径亭、有五百多棵桃树,桃花盛开的时候堪称是桃花源里看桃花胜景,乃人生第一大美事。还管他什么洞房花烛、金榜题名呢。花径也是为迁客骚人的聚会之所。景白亭系一尖顶方古亭,坐东朝南,木石结构,铁瓦飞檐,亭前立撰《景白亭记》石碑,详细记述了建亭的始末,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它向我们展示了草堂的历史,白居易的诗歌辞赋反应了对劳动人民的疾苦和同情,对封建社会的痛击。站立在白居易塑像草堂前。仿佛看见了远古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以及白居易忧国忧民的神思。
草堂东面有一股瀑布,水悬一米有余,水珠晶莹剔透汇聚娟娟细流灌入石渠中,水声如抚琴瑟,抑扬顿挫、细听是天籁之音如痴如醉。花径里有个湖,叫做花径湖,就是"如琴湖"。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又因湖傍花径,故称花径湖。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四周苍松翠绿,宛如一根碧绿的"项链"平铺在湖面上,游吧花径湖走进白居易草堂凭窗远跳,近处参天古木,远处峰峦叠翠,神秘绮丽的白云飘来飞去时隐时约。犹如顽童一般,有时在山林忽然不见,有时变成了一片白絮,眨眼之间又变成了许多楼台亭榭。正在凝望之间,又冉冉而来,钻进了草堂变成了云海。连对面也看不见人,怪不得大家都有一个口头禅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真面目真的是不容易窥见,原来就是这些白云在尽情地演练而漫天飞舞,唱响祖国的美好和祝福。欢迎一个又一个不同肤色的我们。
变幻莫测的庐山不是一个“美”字在我笔下所能表达形容的——这里有古朴的栈道,斑斓的彩林,青蓝色的湖泊,壮丽的雪景,还有李白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瀑布………缭绕的云雾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站在庐山顶峰,众目远眺,把酒临风心旷神怡,感叹江山如此多娇,美哉!水色山颜,尽收眼底,壮哉!如此风光欹丽的山川,怎不令人情动于衷?一代伟人,神驰目极,一气呵成,为庐山留下了一首豪放的千古绝句
“一江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世人再三问陶公?桃花源里可耕田?山涛阵阵,山谷回音,可耕田!可耕田!!!可耕田!!!!
于文明草于听风楼 2017 1 5 深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