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理学课感悟
自恋类型四种:奉献型、享受型、指责型、自毁型
最好的是奉献型和享受型兼顾,你喜欢give也喜欢get,从中能感到快乐。
分析身边的人:
雷锋肯定是奉献型,服务他人让他快乐
小孩子一般是享受型居多,你给他们买这买那,他们就觉得你爱他们。杨妈个人观点,养育孩子不提倡穷养,孩子感知力强,认知能力弱,穷养孩子可能会觉得你不爱他们。
指责型:我婆婆大部分时候是指责型,这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印记,重男轻女的社会作为长姐,她从小不被父母重视还要承担家庭担子。
她从小受到自己母亲的虐待和责骂,成年后又受到婆婆的欺压,所以没有感受到很多爱,所以对世界也就没办法付出很多爱。
对于指责型的老年人,要改变他们的概率很小。唯一能做的就是顺着他们的意思说,不反驳,你心里知道他们是这种自恋人格就行了。
自毁型:是指责型的牺牲品,自我价值感低,消极,目前我生活中还没有这种人。
杨妈提到一个点特别有启发:她妈妈是典型的奉献型,不是享受型,假如让她妈妈享受下生活,她会觉得是罪恶,这跟她那个年代被养育的过程有关。(我婆婆也是,感觉自己吃点好的穿点好的都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越界了。)
杨妈说,如果是这样你说话就得反着说,有一次。她想带她爸妈去旅游,她爸是接受的,她知道她肯定会说浪费钱啊瞎折腾啊,她为了达到目的就说。
妈,爸想跟我去旅游,我爸又糊涂,自己照顾不了自己,我工作又忙,没时间照顾他,这可咋办呐,可愁死我了。然后她妈就说,那我去跟一起去呗,你忙你的,我照顾他[破涕为笑]
总结杨妈心理课特点
有科学的理论做基础,举自己的生活案例通俗易懂接地气,有自己亲身试验的成功例子来验证,可落地执行
今天听心理课感悟
主题:恶魔之尺
古希腊神话里有个故事,有个恶魔每天在三岔路口招揽生意,酒店免费入住。
他的酒店里的床都一个规格,比如说1.8乘以2米,晚上客人都睡着了,他潜入房间,他把人捋直了,如果不足1.8米,就给他拉到一米八,如果超过一米八,就给他切了头或者脚。
每个人心中都有把恶魔之尺,就是自己的价值观,但是注意不要用恶魔之尺去衡量别人,要有多元化思维。
下次跟别人交往时,想想对方是在用恶魔之尺衡量你吗,还是你也常常用恶魔之尺衡量别人。
如果你被衡量,不要在意,想想这个血淋淋的故事,不买账,保护好自己。如果你在衡量别人,也想想这个血淋淋的故事,因为你在做别人心灵上的凶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