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解决问题的思维

谈解决问题的思维

作者: aya1212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00:22 被阅读141次

    记得几年前表弟说过我一句话,静雅姐是工作狂。我当时对这句话不置可否,我打心里不认。但加入双百以来总会想到这句话,虽然也不太承认,但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给了工作或者相关,不得不认。

    我一直有一种焦虑,必须抓紧时间学习,充实自己,越是了解地多,越是发现自己了解地少,于是更加焦虑,像苏格拉底的那句话,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我经常自我调节,不要急,人生还很长,你可以慢慢来,要活在当下。但是我不仅好久没运动了,而且周末我都懒得出门了。因为我的工作就是每天都在外面,周末的时候是真的不想动啊。你说累吗,反正就是坐车,跟社工一起梳理工作,然后坐车,坐车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又不是我开车,应该不累的,可是我坐车睡,下了车回到还是想睡呢。经常是先睡一觉再起来吃东西还有整理工作。所以我肥了!!!我难以接受,我不肯接受,自从大学军训那会超过一百,我这么多年都保持在47左右,我不服!!!然而我只能开始喜欢穿裙子,因为啊。。。


    以上都是闲聊。

    接下来才是真的闲聊。

    前天参加堂哥的婚礼,自从离开深圳,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更少了,上次聚是大腾的婚礼。吃饭时聊起我的社工的工作,我表示我在做着我喜欢的工作,这时弟弟插了一句,那你每天还吐槽,我估计他是想说我抱怨。无独有偶啊,好几年前,跟堂哥等一群人在深圳吃地锅炖,堂哥也这样说我,抱怨。然后再巧合啊,好多年前,万里兄送我一本《不抱怨的世界》,现在这本书被孙可可要走了,我就没看过,因为我觉得送我这本书是在说我,但是我不承认我是爱抱怨的人。

    来,让我们说说抱怨。

    抱怨出自《晋书·刘毅传》:诸受枉者,抱怨积直,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而长壅蔽於邪人之铨 。意思是许许多多蒙冤者,怨声载道,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们如此不公,眼睁睁看着我们这样长时间受到佞人的迫害。积直:积存直情;直情:刚直的性情。

    抱怨是指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是对自己应当承担而又不愿承担的责任的一种言辞推脱。

    如果让我承认自己是一个爱抱怨的人,心里会很不舒服,因为这样自己就是被自己讨厌的那种人啦,而且也没资格说别人就喜欢抱怨、推卸责任啦。

    那我又想说,我这是吐槽,不是抱怨。好,那就开看看吐槽的含义。

    “吐槽”一词,来源于对日本漫才(日本的一种站台喜剧,类似相声)“ツッコミ”的汉语翻译,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

    近义词是“抬杠”、“掀老底”、“拆台”、“踢爆”等,而打着吐槽旗号的八卦、抱怨、发泄、喷黑、吐苦水、说三道四都不属于吐槽。

    中文里的“吐槽”除了动漫里的意思之外,还有“挖苦”“抱怨”“找茬”等意思。意思是在对方(同伴、朋友、亲人均可)面前,不配合对方,有意不顺着同伴或朋友的意思说话。在同伴或朋友说场面话或大话的时候,故意说实话,揭穿场面话或大话,不给同伴或朋友任何面子。不过在很多时候,带有相当的戏谑和玩笑的成份。字面意思为“往人家碗里面吐呕吐物”,引申为不给人家面子,当面揭穿数落的意思。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所以综上所述,我确实是在抱怨,还有大腾腾,你刚才跟我视频也是在抱怨,不是在吐槽。


    那么抱怨全都不好吗。

    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再抱怨。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思维,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

    摘自《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里将人分为有着积极心态的人和消极心态的人。认为抱怨就是很消极的,不肯改变。

    但一方面我不是有着消极心态的人,另一方面我也只会跟信任的亲近的人抱怨,以求获得理解和情感支持。那么我让听我抱怨的人感到压力了吗?也许是有的。不然王宇飞和安安都不会说我别抱怨了。而我听到之后一是不服而是觉得不理解我。但没有一个女性听众这样回应我。所以说,是不是有性别之分呢。

    我想了下,我确实从没有听我弟弟我堂哥万里兄抱怨过,我也难以想象他们说出一些抱怨的话。所以说他们从来都没有不满吗,他们有不满也觉得没问题吗,他们从来不需要发泄吗,他们不信任我所以从不跟我说?不过回想一下,当我们听一个男性在我们面前抱怨时,我们(尤其是女性)会是怎样的感觉?是不是也会有一些不认同呢,觉得男性怎么可以这样不去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地抱怨,男性应该更……才对。

    找一个有能力倾听我的人,抱怨完了,也就完了,我舒坦了,也不会跟对方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的群体都是这样的啊。所以从来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我们也知道我们抱怨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找到更多去做的勇气。如果不喜欢听的人就不跟他说了,这事也解决了,那么这样抱怨反而有好处。我自然不是那种逢人便哭诉痛骂的人。

    按照这个逻辑,男性也不可能没有不满,那么他们是怎么处理地呢?没说出来,自己消化了,消化到哪里去了?当然这个社会也没有给予足够宽容的空间。

    另外,我热爱社工,抱怨的从来都是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暂时没能力理解和解决的事(内归因),从来不是这份工作。

    好了,关于抱怨的诉说到此结束。


    让我来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维吧。

    记得之前在电视上看过一个相亲节目,一个女嘉宾出场时说,她说对男生的要求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主持人问她是什么意思呢,她说,她是开酒吧的,每天都要看酒吧要熬夜,她前男友总是会说她让她少喝点酒少熬夜对身体不好,她就问他,我不去看酒吧你能帮我看么?或者你能找人帮我看么?或者我不开酒吧了你能养我么?她说,他根本没能力解决问题,只会提出这些没有用的问题。这一段对我影响很大,我不断的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这句话,发现这种心态是经常出现的。

    不管是对待亲人朋友还是恋人,很多时候,我们说出的话经常会给自己造成一种我很关心你我很爱你的错觉,其实只是满足感动了自己,把压力留给了别人。

    看了一些文字也没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的定义是什么,更多的是方法。

    我知道当我跟一些社工聊社区的现状聊问题和需求时,大家觉得我太天真,就好像我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很普遍而且持续了很多年一样,你以为你是社工就可以不知天高地厚就能去撼动去改变吗。

    张和清老师在《知行合一:我的社会工作行动研究历程》写到“社区实践的感受力”时,有这么一段话:

    社区实践的感受力就是人们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感同身受。对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而言,就是对社工专业实践属性的认同,这种认同不是按照书本理论对号入座地去从事社会工作,而是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深层同理“小人物”的“大故事”,从内心深处感受社区民众生活的艰辛和磨难,置身于他们的韧劲和希望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情绪和愿望。这些情绪可能是愤怒、痛苦、难过、无力感等,也可能是佩服、感动、希望等,无论怎样,我们已经被这些故事、画面和场景所打动,萌生一种冲动,希望帮助“小人物”脱离苦海的愿望。这种基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艰难处境萌生出来的五味杂陈的内心感受和愿望,就是社区实践的感受力。这些情绪和愿望作为实践过程的感受力,对社工来说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从事社会工作的开始或行动研究的起点,更是持续推动专业实务和行动研究的原动力。

    而这段话有一个注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看完这些视频后有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心态,他们会说这些社会现象看得多了,早已经司空见惯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两极分化的现象是因为穷人自身不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代价。很显然,这些学生对他人的苦难并没有动心,更谈不上感同身受。我认为有这样心态的学生,要么需要培养慈悲心怀,要么不适合从事社会工作。

    这段话让我有了一个标准去衡量一个真正的社会工作者,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

    我对我们的有些“社工”有不满,觉得没能很好地理解工作和完成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便是客观条件有限,但我们依旧是可以做一些什么事寻求一些改变的。但,这些人是我当时面试的,是我一个一个招聘来的。我也是要负责的。我们当时问的问题,他们的回答。为什么我们当时觉得他们是合格的呢?为什么当时他们都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很OK的呢?当然是有原因,可是我们现在不是去追究原因的时候,不过再有机会去面试,我心里稍微确定了一些要问什么才更好。

    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我们有的“社工”就是这样对于很多社会问题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甚至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这是普遍现象,然后跟我列举很多无法去改变去解决的原因和问题,总之就是没什么能做的,也做不到,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当这种无力的畏难的情绪传递到我这里时,我想大概是我的心不够大不够接纳吧,也会感到无力和抵触,你作为“社工”怎么可以这样去想,怎么没达到我的期待我的标准呢?

    自从看了《垫底辣妹》(讲一个补习班老师鼓励指导一些垫底生最终让他们考到大学的影片),我就反思我作为协同者是对社工不够信任,缺少鼓励,更多的是看到他们做的不好的地方所以才使本来不确定的人更加无助和被动,抱怨、推诿和对抗吗。

    话说回来,要把他们当做“孩子”去哄,当做个案去督导吗?他们也是很具备自主能力的人,是凭着自己的本事通过面试是要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的人。


    上次林诚彦老师说了一句话,他们这帮“社工”是一批孤独的人。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属于社工。当我们提王思斌、史柏年……我们心怀崇敬和向往,我们觉得是自己人,可是这些人物对他们来说,什么都不是,我们觉得我们属于社工圈,社工界很小,一发生什么事,都觉得是事关自己的事,我们欢呼,我们在朋友圈转载、刷屏,我们思考、我们发表言论……然而对他们都是零。

    我一直有一种观点,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而且这个自己是生下来就注定了,比如你爱好什么,想做什么,对什么有热忱和感情,只是后来受了太多影响迷失了,如果违背天性去做一些自己不热衷不真正感兴趣的事是对自己人生的不尊重。

    比如我遇到太多人说你这么优秀为什么不考公务员。我其实是很奇怪的。我为什么要考,我又不喜欢,我也不适合,我喜欢现在的工作而且完全养活地了我。

    堂哥的婚礼上跟培培讨论现在的生活模式说,我还是很喜欢深圳的环境各种方便,但是我并不想在这里生活了,以前的我总想去大城市现在的我却想回家乡。她说她也是。然后说也不想做现在的工作了,我说这难道不是你喜欢的吗。去留学也学这个。我说我们的社工虽然做着这份工但个个都想考公务员,她就表示很奇怪,说感觉深圳的都不想考。哈哈,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因为自己所在的圈子都没有想做公务员的,就认为大家都不愿意。对啊,对于他们来说,做自己现在的工作,也自由也挣得够,为啥争着抢着去考公务员。

    其实这世上是大部分人都没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是现实是无奈。有些工作确实需要人去做,有些人生下来就没那么多资源可以去选。司机很想做司机吗,地铁里的安保很想站在那里请别人过机安检,别人配合了还要表示感谢,清洁的阿姨叔叔每天一大早就要收各个小区的垃圾……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人来做,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以后会实现吧,也许以后社工会帮他们稍微实现呢。

    说远了呢。

    对于我们的孤独的“社工”,我也很想去理解去支持,对他们少些指责和埋怨,多一些带着他们看到希望和改变。但只想说,社工这份工不是一份工那么简单,如果真的不热爱真的不想做就别再浪费自己的大好人生了,也许可以在其他岗位发挥自己的更大的价值。

    还有,社会工作从来都没有什么可以嫌弃可以吐槽的,不满意的只是这个岗位的薪资待遇或者遇到的一些不顺心的事。社会工作从来都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和职业。

    我觉得我也可以尊重很多人对于自己选择的这份工作产生的不满,但也考虑下那些把社工当做事业、志业的人,他们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模式,他们一直在打造在维护属于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那是他们的人生。

    选择做社工也好,不做也好,选择那份工都好,我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一手造就的。寻求稳定也好,安于现状也好,不愧于自己的人生最好。

    记住:你工作或者生活中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行为。


    最后说一些干货吧。

    自尊从何而来?

    自尊更多地是告诉你如何尊重自己,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一个拥有自尊的人,往往能够拥有足够的自信去应对人生挑战,并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培养自尊的六大箴言

    ——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

    有意识地生活。这意味着你一定要保持清醒,根据现实采取适当行动,不要逃避现实;

    接受自己。要实事求是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哪怕是对自己不太满意的地方,你也要首先学会接受,然后再慢慢改正;

    对自己负责。你是唯一需要对自己负责的人,绝对不要回避这个责任,否则你将失去最根本的力量源泉;

    捍卫自己。你会信任一个从来不站起来为你说话的朋友吗?如果你都不敢捍卫自己,那你就无法尊重自己;

    人生要有目标。如果你有目标,有野心,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它,那你就会更加尊重自己;

    保持诚信。你会尊重一个总是说话不算数,总是撒谎的家伙吗?哪怕是谎言永远不会被揭穿,也不要去撒谎——因为那样做起事是在背叛你自己。

    从反馈中学习

    要想实现任何而目标,你必须保证自己的方向正确,而要想保证方向正确,你必须不断评估自己之前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评估整个事情是否在向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监测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你才能保证不浪费时间和经历,以便最有效实现自己的目标。

    所谓反馈,就是指你了解自己之前行为对当前事态的影响,并根据该影响来调整自己后续行为的过程。积极的反馈会强化你之前的行为,而消极的反馈则会提醒你减少之前的行为,并进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那么,现在你理解我说的是什么了吗?不仅是社工,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如果只是一味抛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相信我,我不是天真无邪,而是这就是社工的工作,而是社工需要保持这样一份天真,一份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笃定,我们能做的也许不多,能改变的也许不多,但是不试一试的话,怎么知道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解决问题的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ce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