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办公室和同事们聊天,大家都让我有时间多写写,多积累一些文字。用敬老师的话说:到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写文章的事它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我心有些痒痒,但也就是有些痒痒,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一来自己虽然喜欢在微信上记录一些生活中的点滴,但并不想记录教学的。那些教育理论仿佛是我的紧箍咒,想起来就头疼。二来自己现在没做班主任,觉得找不到写的素材,也找不到自己写的灵感。三来因为自己确实忙,下班后要辅导老大学习,陪老二玩。老二刚上幼儿园,前段时间的入园焦虑已经弄得我筋疲力尽。偶尔,我也会想要提笔,但是,却迟迟没有开始。而这一切,似乎在张文质老师的培训中慢慢的有了改变。
在这一天半的培训中,首先让我有所触动的是班歌。那句“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在一进教室就瞬间击中了我的心。当年独自一人背包南下广州寻梦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在那一刻我就想,这些年来为了能从事这份教师工作背井离乡,后来还拖着儿女各种折腾,其中的劳累和心酸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可为什么这些年从没有想过要放弃呢?应该还是因为自己是发自内心的爱着这份职业吧。可又有什么能证明我一直在深爱着她呢?是日渐逝去的青春、眼角的细纹和用嗓过度引起的咽喉炎吗?而这些又有几个老师不会有呢?那我应该为我所热爱的工作(我觉得事业对于我这样的平凡人来说太高大上,所以再热爱也只能是工作)留下什么呢?如果能用写作记录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它们为我的所做、所思、所想留下痕迹,那是不是就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为了这份不变的爱去有所改变。
让我有所触动的第二点,应该是张文质老师的风趣、幽默。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深知数学课既没有语文课的煽情,也没有英语课的激情。和音体美的自带光环更是无法可比。它有的是枯燥、无味的计算和公式。而要让这些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数学老师本身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在上课时也能如张老师般风趣、幽默,我还愁我的学生不会喜欢我,不会热爱数学吗?哪怕用用自嘲的方式,只要能让学生喜欢数学,这又有什么要紧呢?要知道一个能自嘲的人,往往是一个极有自信的人。而这恰恰也是我需要的。
让我有所触动的第三点,应该是张老师课上那句“做一个一切都想过的人”。故事中的校长能够想到校园中一花一木对学生的影响,让校园里有一个属于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角落,让哪怕离校多年的学生想起母校都有一份温暖的回忆。遇上这样的校长,对于学生、学校而言,无疑是一件幸运而又幸福的事。或许这就是真正的“从儿童出发”吧。联想到自己,如果我能认真的去想我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教学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那么数学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谁说又不是一件幸福而又快乐的事呢?
“做一个一切都想过的人”其实就是做一个工作和生活的有心人。如果我能做这样的一个有心人,想来“没做班主任,找不到写的素材,找不到自己写的灵感。”这应该也就是一个懒惰的借口吧。
培训的时间虽短,但留给自己的思考却很长。告诉自己:拾起笔来,为自己所爱留下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