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作业5】
【主题】:断舍离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断舍离·心灵篇》
【R:阅读原文】
断舍离的两个思考轴:时间轴和自我轴。
筛选物品的标准是:把重点放在自我轴上,时间轴要放在现在。不断进行“断”与“舍”的练习,挑选出两个主轴相交处的物品,相交处就是适合现在的“我”的物品。
以自我轴为中心
比如说,便利店里的一次性筷子。如果问能不能用的话显然是能用。可如果要是问我用不用的话,那答案就会是我不用——我才不愿意用那种东西呢。尽管如此,这种一次性筷子还是不知不觉地就填满了你的整个抽屉,只是因为能用就难以丢掉,因为丢掉会很可惜。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心理不是吗?
这就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还是拿眼镜和筷子的例子来说,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说“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拿物品当了主语。这是把主角的位子:拱手让给了物品,把焦点聚在物品上的状态。
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
“干脆就扔了算了!”虽然这么想,但有些东西就是觉很可惜,就是舍不得扔。比如说泡沫经济时期买的大垫肩的西装,当时可是足足花了10万日元呢,太贵了,而且还没穿过几次。买的时候花了10万日元,这个事实总是一阵一阵地涌上心头,把自己完全逼回到过去。话虽这么说,但这件西装也确确实实不会再穿了。还有小时候家人买给自己的风筝、钢琴,现在根本没人玩了,可它们依然还是稳稳地盘踞在家里,相信很多家庭都有类似这种的玩意儿吧!以前骑过,如今早就锈迹斑斑的自行车之类的,也很常见。这些东西实际上已经变成垃圾了,必须得处理了,可还是因为太重、太麻烦,所以就懒得去扔。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把能量留给未来,让未来去处理了。可这些东西留了下来,反而会强化这些东西所包含的回忆和能量,给人造成混乱。说真的,我的感觉是,家里放着的东西,有八成都是时间轴错位到了过去或未来上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03335/f0be3cdc84087fbc.png)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预防异议]强调一下,断舍离并不是扔东西啊,不要害怕。对于杂物我们可以送人,转卖,或者分类储存,重新启用或者理性购物都算断舍离。并不一定非要扔东西。再有,断舍离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并不是通过某次的学习就能一下子掌握的技能。
[what]跟以往物质匮乏不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物质泛滥,想想家里面的东西就知道了。许多杂物啊,占领了我们的空间。以前酱油瓶的,饼干盒的都是好东西,现在有时候也还舍不得扔。以前买一部电子产品很奢侈,现在家里电子产品多的是。家居环境杂乱的根源就是因为物品太多了。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一件杂物仍不掉,没关系。但多件杂物累积起来就不好解决了。总之,这许许多多东西仍不掉,家居环境就会显得杂乱。并且大部分家庭过日子,东西都是越积越多。仍不掉东西这种情况很常见,同时仍不掉东西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杂乱,还有纠结。相比能轻松扔掉东西的人,比如思源能扔掉东西,家里就很整洁,我仍不掉,家里就很乱。
[负面案例]之前我有一支好钢笔一直放柜子里搁着,一直用一支旧钢笔。我寻思等啥时候我字写的漂亮了,我在用那支好钢笔,但一直也没用成。按片段说啊,我定义这支钢笔的使用时间是未来,也就是“以后用”,那么它现在实际是不属于我的,是属于柜子的。看到这段,我马上把新钢笔拿出来用了,旧钢笔送给同事家小孩了。
[how]这在文中实际上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方法。
1、自我轴。自我轴说的是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并能为我所用的物品,重点在我,“我可以用”,而不是“它还有用”“它还能用”。这里可以用改变主语的方式进行判断和辨析。例如一件衣服,衣服还能穿,这里主语是衣服,不符合自我轴。我能穿这件衣服,主语是我,这个符合自我轴。
2、时间轴。说的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重点在当下。过去的东西现在不用的,或者当算将来用的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反正我现在不用,这就是不符合时间轴。只有现在用的才符合时间轴。
那么第一是“我用它”,不是“它能用”,主语是我。第二是当下,不是过去和将来。那么就是“当下—我用它”,符合这个条件的就是我们需要的物品,不符合的就是我们要断舍离的物品。也就是说只有当下能为我所用的物品才是属于我们的物品。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在买东西的时候,扔东西的时候,分类整理的时候都是很有用的。我的两个闲置啊:一双冰鞋,3年没碰过了,总是说以后有时间滑,扔不扔,不符合时间轴,送人!别人送的一套茶具,全新的,能不能用,能用!但喜不喜欢,不喜欢!不符合自我轴,咋办,送人!
我们在来回顾一下这个扔东西的秘诀吧(拿纸现场画时间轴),时间轴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现在也就是当下才是选择的要点;自我轴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是我需要的,我舒服的,我适合的而不是“它还有用”“它还能用”,主语在我。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东西留下,满足不了的扔掉。
【作业】
请根据上面的【R】与【I】写出你的: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关于断舍离,我觉得在家中的老人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我奶奶就是这样,她总是很节俭,她的很多衣服都已经十几年了,甚至有的在我还没出生之前,她就已经在穿了。爸妈给奶奶买了一些新衣服,让她把以前的衣服扔掉。那些衣服她已经很少穿了,但她总是舍不得,衣柜被这些衣服占据了很大的空间。
【反思】1、自我轴:这些衣服奶奶已经很少再穿了,对于她而言,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奶奶总是很节俭,她觉得还能用的东西,就不愿意扔掉。这些衣服也是如此。
2、时间轴:这些衣服即使奶奶过去穿了很长时间。现在奶奶基本上已经不会再穿了,未来更加不可能再拿出来穿。所以这并不符合时间轴。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情景】宿舍有很多已经早就不用了的帕子,放在那里感觉似乎有用,但显得很脏、凌乱。
【目标】跟室友商量一下是否可以选择性扔掉一些。
【行动】首先这些帕子不全是我的,所以我并没有多少决定权,这意味着要扔掉一些需要征求室友们的意见。即如果他们也同意扔掉的话,那就是最容易的了。如果不同意的话,那就需要我的劝说了。
1、自我轴:首先从自我轴上来看,这些帕子堆在那里已经很久很多了。而且即使它们还有一些用处,我们也应该对他们做一个分类吧。把将来可能有用的选出来清洗一下,其余的考虑是否可以扔掉。
2、时间轴:这些帕子大多是我们换下来的洗脸帕,这些洗脸帕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任务,它们以前的确对我们很有用,但现在对我们用处已经不大了,哪怕是用来擦桌子,也用不了那么多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扔掉它们了。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我们宿舍已经不再需要这些帕子了。室友们,可以这些帕子扔掉了吧。
网友评论
苹果🍎:
1.A1给出了详细的场景,奶奶的好多衣服都不在穿了,并从两个维度进行反思,这点做的特别棒!
2.A2讲到收拾帕子,给室友商量这点很棒!
洋葱:A2应该是指向未来的,读了你的A2有点指向过去的嫌疑,这点可以更改,表达起来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