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源,是我此行到过的唯一一个需要买票,叫“景点”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又是淡季,来此地的游客并不多。
庆源不属于婺源旅游公司,而是村里自己收费,门票20元,如此价廉物美的古村景点在皖南是没有的。
我这人很少到景点去玩,一是不愿去景点,嫌人多,去庆源是因为那儿地处偏僻山区,游客相对少些。
冒昧进到一村民家,见吊在房梁上那块脏兮兮的腊肉,烟熏火燎,我凝视了很久,在冥想其中的味道:先蒸一下,在案板上切成薄片,切时肥油溢出,那肉,肥瘦相间,肥的透明,瘦的红润,先放一些大蒜苗、辣椒,爆炒一下,蒜里面含着肉香,肉你面裹着蒜味,就上喷香的大米饭(不能是馒头),吧唧吧唧,好吃,想完,咽了一下口水,依依不舍地离开。
傍晚的时候,村里的人就这么聚在一起唠嗑,其中一个六十多岁的,喝了一点酒,满嘴酒气,拉开话匣子,说他父亲早年在上海的一些辉煌经历,声音洪亮,表情丰富,情绪是如此亢奋,以至于脖子上的根根青筋都喷张着,每讲完一句话后面都带一句:“真的,我不骗你,骗你没价值”。
其实他无需那么激动,我相信的,庆源村清末民国时期出过一个叫詹福喜的名人,带动了庆源很多乡亲都从事相关的产业。
村里聊天的村民庆源村的人对游客拍照很敏感,就有一次,被一村民瞄上,当我拿起相机准备拍一村妇浣衣时,他大声呵斥:“喂!别人家洗衣服你照什么?你们这些游客乱七八糟的。”所以,千万注意,被逮着,最终理亏词穷的还是你自己,虽说我并没有半点恶意。
村内一青年旅社墙上的涂鸦,介绍其中几个“最佳”,最佳自恋:“姐姐我来了”;最佳吃货:“推荐菜谱:“笋炒肉,野葱炒鸡蛋”;最佳悲情:“相知—相爱—相离”。
青旅墙上的涂鸦其实我一直都觉得,人就应该这样吃饭,或站,或坐,或走,悉听尊便,没那么多规矩,爱说话就说,嘴里“吧唧吧唧”也未尝不可,这对胃肠道消化非常有利。
当然,城市里没这条件,只好端坐着,吃饭时,要是吧唧嘴,老爸定是用筷子抽过去:得瑟什么!就是这样,真的,我不骗你,骗你没价值。
我已经多年没去过任何很正式的场合吃饭了,不是不想,而是嫌氛围太拘束,礼节太过繁琐,要端坐着,嘴巴要会说话,不能光眼瞅着好菜,一股叫花子像,要假装你不感兴趣,还要附和说些没油没盐的套话,领导没吃你不可以吃,菜没转到你跟前,你不可以站起伸出你那条猿臂夹菜,太木有教养了,等菜好不容易转到你面前了,你欣然提箸准备大吃特吃,可是,不知那个不识好歹的家伙又将转盘转回去了……这饭局我看还是你们坐着慢慢吃,俺回去啃俺的窝窝头就咸菜。
吃饭的村民看到这种店铺,就会遥想起从前小地方的供销社的杂货店,几十年都是那个售货员,木质的货架上摆着简单的商品,里面浸淫着一股煤油味。
要不是路上走得太累了,一定提溜个马灯回去,最好选择一个清冷的雪夜将它点上,再披上大衣,那光线暗暗的,灯芯子不时地跳跃一下,把你高大伟岸的影子映照在墙上,你在房内来回地踱着步,低头思索,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像方志敏披着大衣,在牢狱昏暗的马灯下写他那《可爱的中国》,又或者,像叶挺,在白公馆的囚室内,借着昏暗的灯光,奋笔写下他那著名的《囚歌》,样子太那啥了。
小卖部我以为,一个古村好不好玩,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个地方有几座老宅子,或者是不是依山傍水,而是一种味道,这种味道是装不出来的,它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烟火气,或者称之为这个地方的“软件”,让你能从中获得徽州生活的真切体验,从而唤起埋藏在心中的乡愁,而不是堆满各种道具的戏场里的虚假的表演。
要是问我:爱婺源什么,我会像个白痴,眼睛翻上天空,想半天也说不出,只会用一个很具象的画面在大脑中勾勒,就像你初恋时在某个角落忽然看上的一个姑娘,一笑一颦只在不经意间。真的,我不骗你,骗你不是人。
村中逶迤的石板路附记:庆源村深处
在庆源村住了一晚,清晨离开庆源,往庆源大山深处继续探寻,感觉这儿人口较少,海拔大概在400—600米左右,也不算低。
在庆源那天晚上,这位先生和我同住一间客栈,他是浙江金华人,来这里走村串户做牙齿(其实就是镶牙),他走过婺源乡下很多地方,对婺源很熟悉,连鄣山顶村都去过,他甚至会讲婺源话。
记得我小时候,那些走街串户配钥匙、修雨伞、补锅、配眼镜、爆米花等,做这些小生意的人,都是浙江人所为,他们吃苦耐劳,不介意生意的大小,凡事从小事做起,我是很尊敬这种人的,我甚至都想跟他学学这门手艺,一边饱览田园山水,顺便又养活了自己。
出庆源,往梧村方向进去,差不多爬两三公里的坡后,可以看到古石亭和下山的石板路。
山势渐高,沟壑纵横,偶遇一块坝子,好像种的是油菜,边上壁立千仞。
往山下看,谷底有村子,后来问路人,知道叫“茶坑”。
再往里走,又见到一个村子,叫里汪槎,这一带大概是路的尽头了,佩服他们的祖先会跑到这来,真是一个躲避纷扰的好地方。
我听说汪槎这一带春天的时候,也是个看油菜花的好地儿,其壮观程度不亚于江岭,但到此处来的游客却远不及江岭多,盖因交通不便。
我在网上看过照片,层层叠叠,确实好看,当然,有些照片的色彩有些失真,搞得像抹着口红,搽着胭脂的风尘女子,但那不能说明这儿不美,只是被别人弄巧成拙了。我还是更喜欢那些朴实、更接近现实的影像,事实上,很多时候,游客是被照片误导的。
这一带的卫星地图。
庆源在大山深处,虽有盘山公路进入,估计班车不多,所以这一带的村民出行还是常常走石板路。
庆源村附近的石板路因为古道走的是直线,公路则是盘旋而上,后修的公路把古道切得支离破碎,所以,村民们还会选择走一段古道,再走一段公路,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路程,这是刚刚从古道爬上来的村民,满头的汗。
庆源村路边的村妇返程的路上还是有不少别致的风景。
快到江湾的时候,看到婺源的高铁建得七七八八了,要是通车了,婺源将会变得怎样呢,那些偏僻的小山村是否安静依旧?大概是不会的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