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是学了就行了
我发现有的学生,做题不多、也没报什么班,但是学习很好。而有的同学,做题量是别的同学几倍,但成绩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2️⃣ 学了也白学
最近我在思考学习效率的问题,有些学习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比如熬夜学习,比如学习后不总结。
做题多、上课多,但成绩很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习后不总结。注意,不是不复习,不总结。仅仅复习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总结。
为什么总结如此重要呢?不总结行不行呢?
不行,你会很快忘记,就算你记住了,解题时你也不知道该用什么知识点。
知识就好像是我们的衣服,把衣服分类放好和把衣服堆一堆是不一样的。如果衣服分类放好,出门时很快就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衣服;如果衣服随手一扔,可能找衣服都能找得你心态崩溃。
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你学到的知识不进行总结,不构建和更新知识体系,那么等你想用的时候就会发现非常困难。
3️⃣ 直接背知识体系吗?
市面上有很多售卖数学知识体系的导图,这个可以作为参考,但只有这个还不够。知识体系≠概念、公式思维导图。
概念、公式是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解题方法、题型模型也是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借鉴概念、公式思维导图,但也要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况且,不结合题目直接背知识点,背了也白背,解题时几乎用不上。
4️⃣ 分类整理
分类。
是的,我们在解题时,要对题目进行分类。根据什么分类呢?根据涉及到的知识点分类、根据解题方法、思路(题型)分类、根据易错点分类。
但是这非常麻烦,你得抄题。不抄题,用软件拍照整理也很麻烦,你得拍照,并且在软件上分类。平时不接触手机,想复习个错题都很难。
打印出来的成本的错题,你会看吗,不会看的~
咋办?在错题本上分类总结挺好的,但作业多没时间;拍照整理步骤繁琐,错题不直观。
我目前教学生用的是错题思维导图。错题拍照打印,然后贴在一张4k的纸上。非常直观,不过嘛,还有有点门槛的。
有没有能够直接上手使用的方法呢?
5️⃣ 贴标签
还记得刚才3种分类方式吗?
①按知识点
②按题型
③按错误类型
新手按知识点或错误类型分类。
我们把这一章的知识点做成标签,然后遇到错题就贴上去。
我们把错误类型(审题、计算……)做成标签,然后遇到错题就贴上去。
贴在学校作业上就行,每次做作业时,先把昨天错题分个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