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书总是记不住
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书读完的当时觉得:
哇,输入了好多东西,好有收获啊!
然而,不到一个月,给别人说起你最近读了某某书时,却语言贫乏,只能干巴巴说: 我读了什么什么书,挺好的。
把书读到气质里是什么样子的?
有人可能说,虽然啥也没记住。但是,我读过的书都长在我的气质里了。
可是,你告诉我,所谓气质,到底是什么呢?
看看人家央视一姐,董卿,出口就引用古诗词、名著片段,并且还能结合现实给出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升华。这,才叫读的书都长在气质里了。
钱钟书读书笔记秘籍
钱钟书先生是一位嗜书如命,著作甚丰的大家。他的爱人,杨绛,将钱先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写成了文章。我们来学习一下钱钟书这样的大家的读书笔记是怎么做的,学习一下如何真正将书读到气质里。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这,是杨绛先生说的。
钱钟书读书笔记习惯养成
原来啊,钱先生的记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养成的。因为图书馆的书不外借,而且进去只能带笔记本和铅笔。那个时候,钱先生和爱人约好去牛津图书馆时,就带一个本和一支笔。
后来,这个习惯得以保持,与钱先生经常从各种渠道借书和不习惯大量藏书、以及频繁搬家都有关系。所以,时间长了,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却没有大量藏书,留下的是一本一本的读书笔记。
反复读,反复记
钱先生肯花时间来做笔记,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一本书的一倍。钱先生好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每一次重读,会发现前面有所疏忽。最精彩的句子,总是读好几遍才可以发现。
钱先生是主修外国文学的,一生也是辗转各地。他的读书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北京到上海,从这个家到下一个家,很多。
分类记笔记
钱先生一生读书不知多少,他的读书笔记很多很多。总的来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用外文写成的,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拉丁文。
钱先生先后研读过很多英国文学、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法国文学的名著,对这几国的文学作品都很有研究,外文读书笔记很多也就是关于这几国文学作品的。
钱先生不但读名著,对于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
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第二类是中文笔记。钱先生常将中文笔记和日记混着记。“思想改造”的时候,听说学生可以查阅老师的日记,钱先生毁掉过一些日记。中文笔记的数量亦是非常巨大,总计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差不多。
第三类是“日札”——钱先生的读书心得。钱先生为这些日札题了各种有趣的名字,如“容安馆日札”、“ 容安室日札”、“ 容安斋日札”;署名也是这个风格, 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槐聚居士”等;同时还会盖上各种图章。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先生后来的一些作品的成就,这些日札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钱先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总结一下几个特点:
第一,读书必做笔记
第二,反复读书
第三,读书的量大,做笔记的量也大
第四,用不同的语言做笔记
第五,做笔记分不同的类别
再总结一下,这样做读书笔记的好处:
理解深,记得牢;
巩固了不同的语言,不至于生疏;
用特定的语言做相应的笔记,意思记录的更加到位和准确;
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原文载于公众号 泡泡糖小野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