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统文化中的渔樵耕读

传统文化中的渔樵耕读

作者: 定西北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7:14 被阅读0次

 听蒋勋老师讲《富春山居图》,从图中出现的人物讲到渔樵传统,不要看不起这些渔夫樵夫,那个渔夫是可以在屈原这样的贵族士大夫自杀以前,忽然唱一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样的歌给他听的人。元朝的时候大部分不做官的读书人,都隐居在江湖,钓鱼砍柴为生,或者在路边摆个算命摊,卖卜为生,都是不同凡响的人。

 金庸笔下大理皇帝的四大家臣,在皇帝隐退后变成渔樵耕读隐居于江湖之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渔樵情节由来已久。先有姜太公怀才不遇,垂钓渭水,得遇明主,辅佐文王灭商兴周。庄子的渔父篇里那个令孔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的渔父形象,因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思想里的作用,奠定了“渔”在渔樵耕读传统中的首要位置。

诸葛亮出仕之前躬耕陇亩,隐居隆中。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因社会动乱及对官场的失望,毅然辞官归隐,“躬耕自资”, 寄意田园,开创了渔樵耕读传统的新的意境。

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也是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文人士大夫对这种田园生活和淡泊人生境界的向往,其更深层的意向是出世问玄,充满超脱的意味。

唐诗宋词中已经有许多渔樵形象的出现,北宋哲学家邵雍的《渔樵问对》,则将渔父作为“道”的化身,诠释天地、万物、人事、社会的玄理。

宋朝亡国以后,元朝统治者废除了科举制度,读书人地位很低,大部分文人都失去了做官的机会。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目标没有了,失落与愤懑,使更多的文人只能回归渔樵耕读的隐逸生活。

“渔樵耕读”主题通常出现于绘画、雕刻、刺绣、青花瓷等艺术中,在青花瓷上大规模出现是在清代康熙前后,至光绪盛行。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是得道和超脱的意境,普通士民阶层的“渔樵耕读”情结,更多地是因“有余”、“多薪”、“有粮”、“出仕”这些吉祥的喻意。

相关文章

  • 书法作品

    渔樵耕读

  • 传统文化中的渔樵耕读

    听蒋勋老师讲《富春山居图》,从图中出现的人物讲到渔樵传统,不要看不起这些渔夫樵夫,那个渔夫是可以在屈原这样的贵族士...

  • 渔樵耕读

    我常会不自觉的想,我的前世也许是一名渔翁,抑或是船头的一只渔鹰。不然,那些长天阔水,江岸舟楫为何总在心中萦绕?若是...

  • 渔樵耕读

    爱一个人并不是心中一荡,而只心中一痛;也不是会心一笑,而是心念千万遍却避目低头而过;也不是为了那个人,放弃责任;而...

  • 渔樵耕读

    《渔》 鸥鹭斜飞天让路, 小舟横过水自开。 两浆推去千山影, 一船载得百鱼来。 《樵》 日出登山麓, 日落负薪收。...

  • 小杂谈的“恩怨情长”

    作者:欢子的羊 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 ...

  • 小幽默:渔樵耕读

    其实我也梦想过那种渔樵耕读的生活,充分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当我跟发小在电话里谈起此事,发小高兴的说:“...

  • “渔樵耕读”释古今

    华夏威风凛, 得道在龙人: “渔樵耕读”怀家国, 纵横春秋贯古今! 为世界大同, 为天下苍生: 韬光养晦化万物, ...

  • 渔樵耕读 田园美梦

    3月1日,开通了渔樵耕读视频号。 当前,乡村振兴大势已至,总觉得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做些什么,开...

  • 渔樵散话2

    渔樵耕读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意象的典型代表,为什么先说到樵而不是渔,是因为樵夫总是站到大地上,立场坚定,子曰:“仁者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中的渔樵耕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oi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