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市场里的输赢结果,实际上是对他人性优劣的奖惩。

其实进入股市的人大都明白这个道理:股市里赚钱的毕竟是少数,但大家却都觉得自己就能成为那一部分少数人。这是由人性决定的,其实人性往往都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无论在什么领域,只是在股市里人性的优劣被显著放大,所以看的更为清楚罢了。
散户炒股究竟是什么水平?我们不妨用数据来说话。这份数据昨天刚刚公布,可谓新鲜出炉。
最新报告显示,整个2017年沪市中的个人投资者贡献了相当于机构投资者5倍的交易额,占到了总交易量的近八成,却只获得了不足机构30%的盈利,在总盈利中的占比还不到一成。
这份报告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它详尽揭示了2017年沪市自然人投资者、专业机构、沪股通等不同参与主体的交易情况。
真可谓一通操作猛如虎,盈利只有两块五啊。不过,这份年鉴也透露出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情况: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散户认识到自己并不会炒股,于是干脆不玩啦。
散户贡献了八成的交易额
在2017年价值投资风格蔓延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整体盈利明显跑赢散户,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快速拉大。
统计显示,2017年自然人投资者整体盈利3108亿元,2016年为亏损7090亿元;2017年专业机构整体盈利11156亿元,2016年为亏损3171亿元。
2017年,机构整体盈利金额是散户的3.6倍。两者之间的盈利差异或许来源于各自的交易风格。
在两者持股市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自然人投资者的交易金额占到2017年交易总额的82.01%,而机构仅占14.76%。由此可见,散户在日常交易中明显偏向于中短线交易,而机构则更倾向于长期持股。
散户:玩不来,不玩了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末,沪市自然人投资者持股账户数为3934.31万户,持股市值共计59445亿元,占比21.17%,较2016年末下降2.53个百分点,这已是散户持股比例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
其中,持股市值在10万元至100万元的自然人账户持仓占比下降最快,降幅为0.84个百分点。10万元以下和1000万元以上的两个极端则相对稳定,持仓占比下降幅度均小于0.3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呈现连续两年上升。截至2017年末,专业机构持股账户数为4.86万户,持股市值共计45294亿元,占比16.13%,较2016年末上升0.55个百分点。
这是来自上交所的交易数据,如果要是看看深交所,估计散户的结果会更悲惨。
反观房市,好像买了房子的人很少有人亏钱的。其中缘由,细细想来,很值得我们回味和反思。如果房屋也能像股票那样随时可以交易的话,估计买房子的也没有几个赚大钱的。如果把股票市场关上5-8年,或许大部分参与者都会挣钱。这就是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说的“看点位炒股的股民应退出股市”的道理所在。
在股市里百分之十不到的人赚钱,在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推崇技术分析。这真的只是巧合吗?还是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