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第三个主题就是他的目的论,他的目的论所构成的宇宙体系。他的哲学、数学和物理学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一个系统。所有的东西都包含在里面,没有遗漏的。
(一)宇宙的等级结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体系中,起作用的是四种原因,这就是他的“四因说”。所谓四因说,就是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相互交织的学说。
整个宇宙就体现为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上升的过程,而不是不断下降的过程。因为不断上升是需要力量的,而这个力量来自于上帝,来自于一种纯形式。纯形式就是纯力量,也就是纯粹的努斯,乃是神本身。那么上帝在这种意义上就是一切存在的存在,是万有的最终根源。你要找原因,最后要归结到上帝那里。
在寻求到上帝那里以前,你要把世界上所有事物都经历过以后,你才能追溯到上帝那里。所以,我们世俗的凡人不一定一下子就能追溯到上帝那里,于是就要进行科学研究,就要面对自然界,面对具体的质料和形式。因此,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就发展出后来的西方科学精神,也就是研究上帝是怎么样创造这个世界的,破译上帝的秘密。
这种科学精神里面有个信仰,有对最高存在的一种信仰、一种追求。所以科学精神不是一种技术,科学精神不等于科学技术。科学精神是一种很崇高的东西,我们要研究上帝是怎样创造这个世界的,把这些道理讲清楚,把这些规律找出来。
(二)“潜能”与“实现”的辩证法
形式作为目的,把质料作为手段,来构成它自己,来完成它自己。所以质料本身在这种意义上是一种潜在性。质料本身在没有被形式统摄起来之前,它只是一种潜在的东西。所以,质料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称作潜能(dynamis)。还没有发挥出来,但它有潜能,还有潜在的一种可能性。
怎么才能发挥出来这种潜能呢?它必须依靠形式的这种能动性。所以,形式在这方面体现为努斯精神,是一种自动的东西,具备自动性,也就是个别事物所具有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具备一种把自己实现出来的冲动。它能够把自己实现出来、现实化,把自己变成现实。质料还是潜在的,还不是现实,这种可能性因为形式才成为了现实。
质料和形式并不是两个东西,而是同一个东西。但是质料可以说是潜在的形式,而形式是现实的,或者说形式是现实的质料,是把质料实现出来的这样一种过程、活动。
在运动中,质料和形式就是一个东西。质料是潜能状态的形式,形式是实现出来了的潜能。
亚里士多德对运动下了一个定义,什么叫运动呢?他说:“运动就是潜在的东西作为潜在的东西完全实现出来。”
(三)神学目的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在这个宇宙体系中,最高的目的就是神。
但是这个神不是一般宗教信仰中的神,与当时古希腊城邦信仰中的神不一样,它是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一直到亚里士多德所坚持下来的理性神。这种理性神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努斯的能动性、超越性,具有一种努斯理性的超越性,也就是超越了感性。
亚里士多德这里,这个理性神最主要的特性就是所谓的“对思想的思想”。人都有思想,但是纯粹的思想,撇开思想的一切质料和内容,对思想本身进行思想,这才是神的特点。
因为人能够反思自身,就已经表明人是具有神性的了。人具有部分的神性,所以在一个人身上,如果能够做到像哲学家那样,对思想本身进行沉思,进行思考,那么他就达到了最高的美德。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论里讲到了很多美德,比如有实践的美德、政治的美德,但最高的美德是“静观”,是“沉思”。
努斯是永远自己思维自己的。除了“自动性”以外,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这种“自动性”是自己思维自己。这样的“自动性”,就是努斯。达到这一步,努斯就达到了至善。
宇宙万物在一个目的系统之中,这个目的系统有各种层次的目的,有低层次的目的,有高层次的目的,从低到高不断上升,最后以“至善”为目的,这就是“神学目的论”,至善就是神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