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课的第十一周主题是 家庭成长
1.能对原生家庭表达愤怒,你起码克服了愧疚--目的论。
阿德勒用目的论来引导我们,把眼光放在未来,而不是过去,就是因为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模范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出生在某一种有问题的家庭里面,只是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是否会构成困扰而已。
怎样处理原生家庭带来的烙印?
(1). 只要你看到了问题,就表示改变已经发生了。
(2). 当你能够看见这个烙印,这个烙印就不恐怖,就表示你已经克服了你的罪恶感,克服了你长期以来所怀抱的愧疚。
(3). 你应该找到的是“怎么办”, 而不是一直在追问“为什么”。
2.我什么都明白,可就是走不出来--叙事身份
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作者,你的人生由你自己编写。
我们到底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在讲我们自己的故事,这能够帮助我们更明确地认识自己。当你在描述你自己的人生故事的时候,不只是可以换立场、换角度,也可以改变你结尾的时间点,让整个故事对你来说呈现不同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回想过去,都不免会想起一些不愉快、伤心的、不舒服的过程。当你描述这段故事的时候,需要注意:
(1). 可以多用自我性比较强的主动句来说这个故事。
(2). 可以想一下,在这个故事里面,我们跟别人的互动,我们之间的关系。
(3). 想象一下有没有可能不要结束在原来的结束点,而继续发展下去。
3. ”在记忆消失前,请记得我“--持续性联结
当亲人过世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陷入严重的自责。其实是对亲人的舍不得。如果我们一直自责下去,对于事情是没有帮助的,因为我们责备自己的原因跟亲人的过世没有关联。
心理学上对待死亡采取的是”持续性联结“的方法,意思就是,虽然我们跟亲人因为死亡被分开了,可是我们可以采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跟这位亲人保持连接。
真正能够在情绪上面平复我们的悲伤的,是我们能够感觉到,自己代表着逝者在世界上继续活下去。因为我们继续活下去,继续记得对方,对方的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延续。这种延续,更能够确认对方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代表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