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与彼得》
摘要:第一要认清楚,问题还是在于念头,思想一动,呼吸就跟着来;念头绝对清净了,才达到止息。你只在呼吸上求止,又加了一个念头了,更不能达到止息了。所谓止息,关键是止心,不是呼吸的问题。
世界上修持的方法很多很多,差不多讲修持这方面,最多的方法在印度。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时代,印度已与中国沟通很多了。有一点先要认识:不管呼吸也好,观想也好,做各种工夫也好,道家也好,密宗也好,很多种方法,都是意念去做的;也就是思想这个心去做的。
安那般那修法归纳到最初,就是用生理
感悟:这个境界太高,我任何时候就是脑子里想法太多,以至于经常自寻烦恼。控制意念真的好难,但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摘要:如何止息?有很明显的例子,看东西,很注意时,呼吸很轻微了,会停止,因为注意力集中了。还有,很害怕时,或者碰到很高兴的事时,那一刹那,呼吸会停止。为什么停止?因为你思想专一了,这是止息的道理。
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专注某一点,呼吸自然和思想结合在一起,这叫专一精神。一个科学家思考某个问题时,或者一个文学家写一篇文章时,在集中思考的时候,呼吸差不多都停止了。
感悟:好像有感觉有感觉,我看这一段的时候感觉特别仔细,好像真的在屏住呼吸似的。再去回想一下专注的时候、害怕的时候、紧张的时候呼吸真的好想回停止那么一小小会儿的。但是文章也说到,随时紧张使身体内部细胞的呼吸都会停止,会形成病。而是要懂了这个原理,修行时,把思想念头完全放空灵了,听其自然,而知道自己呼吸往来,这个就是修安那般那了。然后思想完全没有杂念,完全空灵了,这个呼吸慢慢充满,它自己自然停止了,这个叫做止息。
摘要:要想修道,就把念头空灵了,很自然地听呼吸,随时知道自己在呼吸。而且不加助力,不紧张,然后呼吸慢慢停止,与念头配合了,这个叫修道,叫做工夫了。
感悟:这个才是正确之路。
摘要:想修道,或者想对身心有帮助也好,那是要注意出气的,越放掉,越休息;这是最好的修行。所以呼吸法是达到休息定,完全放下配合的方法。例如人最痛苦烦恼时,或者很累时,唉…一声,这就很舒服,因为把呼吸放掉了。你看劳动的牛马,最疲惫时,唉,一声呼气,还是放掉,最舒服。所以呼吸法门要注意出气,放掉那一念,把心念同出气一起统统放掉,才最好,要体会这方面。不要以为把呼吸闭住了,停止了才对,那是完全错误的,会生病的,会变成精神的病,或者身体的病,那不行的,这些深入探讨起来就很多了。
感悟:放掉,我记住了这两个字,不管是否去做工夫,人要学会放掉一些不好得,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东西。
摘要:人要笑,一笑呼吸就出来了,很开心,整个松了。一般人都很紧张,我说那是讨债的面孔,一笑就放松了,就好了。
中国人有一句很好的修道经验的话:“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难道想成神仙,没有另外一个法子,只要一切烦恼痛苦都丢掉放开,永远高兴,这样才会修成神仙。会不会成为神仙不管,至少可以冒充神仙,活得很快活。
感悟:所以有句话:快乐似神仙呢!在外面我笑,但还是呼吸不顺畅,因为那大多数都是假笑,迎合。在家里不爱笑,家人都会觉得压抑,但是我一旦笑起来瞬间就很轻松,而且家人的情绪也会跟着就轻松起来,感觉他们长出了一口气。
摘要:《西游记》写的,就是东方文化印度和中国的宗教思想的系统,天人合一的东西。孙悟空保护了唐僧取经,路上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然后成功了。每种磨难,代表了社会人生的一种现象。孙悟空对几个妖怪没有办法,有个妖怪住在无底洞,代表了人的食道、消化道、排泄系统,也代表了我们的欲望,永远填不满。
西方人翻译了《西游记》,只认为是中国的神话故事,不晓得蕴含了印度、中国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里面还藏有深刻的道理。
感悟:从来看西游记就只是看热闹,真是没领悟过这其中如此深的内涵。
互动:孩子回我爸妈家,下午要去上课,我给她电话让她自己去坐公交车,如果是以前她会很不耐烦回复我,现在跟我的口气非常甜美。
感恩:看书心情平静,学着去修行,每天找一下自己身上的毛病并加以修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