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买房装修群里分享了新买的移动书架,真平转了公号里一个评论,说那种书架他也买过,不能碰水,否则会开裂,我回答谢谢提醒,其实觉得没那么严重,另外我放的区域也不容易沾水,有人说密度板做的板材,用了几年泡水之后,确实会烂的很丑,我不在意地说,到那个时候,再买新的替换掉就是。
然后说我的很多观念和别人都不一样。比如我发阳台上的图片,有人说书会晒黄,我觉得无所谓,书是用来看的,晒黄了一样看,不会把字晒没有。书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知识。
我的意思是:我们不需要生活得小心翼翼,不需要总想着百年大计,有时候,不是东西撑不到,而是我们的兴趣撑不到。
有了更好的,为什么要守着原来的?
蓝心表示赞同,但是家人会觉得浪费,认为这可能是有个平衡的问题。
我觉得围绕浪费这个事情,倒是值得说一说。
有件童年的事我一直印象深刻。
有次有人送了一盒牛蹄筋罐头,我特别馋又好奇,想知道是什么味道,催促妈妈打开,妈妈舍不得,说以后再吃,结果是,等到想起来吃的时候,已经过期了。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即使妈妈在生,也肯定不记得了。
我心心念念地记得,一来是因为我是一个吃货,二来,就是因为心疼。那个罐头,没能起到它的作用。
我妈妈并不是故意,是想留着过年过节的时候,隆重地享用,但是放起来,一疏忽,就可能出错。
我也并不是纠结于妈妈的疏忽,我的重点是吸取教训。
所以我是那种“好苹果烂苹果”先从好苹果吃起的人,不会先吃烂苹果,结果好的也烂掉了。
我们要知道物品的实质是什么。
比如书,有人是用来收藏,比如天一阁,藏书丰富,所以要好好守护,特别是防火。
普通家庭,可能也有一些要收藏的书,这当然要善加看护,但是并不会全部都是这样,把书们都保护得严严实实,也没错,但对我来说,我更愿意“看书”,书可以晒黄,但只要我看过、使用了,它最重要的使命已经完成,它不是放在书架上只是摆设。
我爸喜欢读书,不过他书柜里面很多书,他的确读得很少,比如《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等大部头,装帧精美,拿出来和翻起来很费劲,反而是我经常拿出来读,有些书拿在手里会很累,所以就平铺在桌上看,我一来是喜欢读,二来是心疼我爸在买书上花的钱(那些书全加起来我还真是舍不得买)。
一个书架也是如此,它放在那里,盛放书籍和其他物品,我有良好的习惯,比如轻手轻脚,不会撞来撞去,不会毛手毛脚地经常把水洒得到处都是,不会总把杯子碰翻,比如我放东西也会注意往桌里面放,而不是放在边沿容易扫落的位置,电器等的维护也都很注意,爱物惜物,这是应当的,但即使如此,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这种时候,先会想到补救,比如我的餐桌上,有次不小心烫出一个黑色的杯印,所以上面就放上烧桐茶盘盖住,但假如一个100多块钱的东西,因为泡水变得难看,而且不容易掩盖住,那就会换掉,因为看到的时候,会影响生活中的美感,对我来说,美感更加重要,何况替换的成本又不高。
勤俭节约是对的,前提是“能用”。
我现在手里,时间最久的衣服,是我还在银行期间的行服,料子、样式都好,现在也能穿,所以一直留着,还有以前婆婆买给我的衣服(婆婆的眼光真是挺好的),我一直很喜欢,而且也还能穿,就继续穿。
有些物品发挥不出作用,可能是舍不得,也可能是没想好,或者其他原因。其实我的教训很多。
比如我以前曾经买过一个小茶几,送到后一时懒得装,就放着了,放着放着,都忘了。搬家的时候想起来,不愿意搬了,就想留给后面的租客,当时是千寻的老公帮我搬家,他看了可惜,说还是搬过去吧,我说不要了,图纸我也找不到了,估计都装不起来了,他说没关系,我来装。后来搬了过来,他真给装好了,现在在阳台上放着摆放东西,很合用。
还有一个彻底的浪费,是纪姐装修房子的时候,有个定制的柜子,尺寸错了,商家就说重新做一个,原来的也不要了,纪姐问我要不要,我当时觉得很不错啊,而且也可以单独用,就要了,还请了搬运车花了100多块钱的运费搬上楼去,结果后来也并没装起来,放在小卧室里,还占空间,后来索性扔掉了,想想整个过程,完全都是浪费的。
我也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扔。前两天收拾阳台,有两个很漂亮的花盆,是之前有朋友送的花,花没能活下来,但粉红的瓷花盆很美,就留着了,阳台用作书房,地方小,花盆放那里碍事,是扔掉还是送给楼下花店?我本来倾向于后者,不过后来灵机一动,就把花盆刷洗干净,放到厨房里当容器盛东西,也是很好。
我喜欢“物尽其用”的说法,要点在于“尽”。一样东西,有它本来的作用,比如衣服是用来穿的,书是用来读的,一样东西,也可以有衍生的作用,比如作为礼品送人。不管是本来的作用还是衍生,都要发挥好。所以我定义的“浪费”,是没用好,而不是“用坏了就扔掉。”
当然,的确,我一个住,想怎样就怎样,不需要与人商量,如果是一家人,特别是消费观念相异的一家人,那就还是要商量着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