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做了个实验。
我拿了小坦克的乐高给学生让他自己拼出一个东西来,无论是什么都行,但每一块儿乐高都要用上。
他花了7分钟拼好了,我拍了照然后问他感觉如何。
他说他觉得很紧张,不会,也不知道拼出来是什么,所以拼的很慢。
于是我让他全部拆了看着说明书再拼一次,第二次他只花了4分钟。
第三次我让他不准看说明书把刚才拼过的再拼一次,他只花了1分30秒。
第四次我让他重新拼一个完全不同于之前两个的,他花了2分15秒。
最后一个我让他再拼一下第一个他拼出来的,然后他拼不出来,基本上只对了3个部分。
于是我问他,为什么第一个的时间最长?他说因为一开始不熟练,而且没有说明,不知道能拼出来个什么样子。
这是他拼的第一个: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82929/032ea04eef01ec67.jpg)
我又问第二个为什么拼的快了很多?他说因为有说明书,而且刚才拼过了所以放松了。
这是他拼的第二个: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82929/d431ab4b1c78e8d9.jpg)
我接着问,那第三个为什么拼的那么快而且完全复原了?他说因为他背下来了。
我又问,那第四个为什么花的时间很短却能拼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呢?他说因为有些地方参照了第二个,而且拼了几次更熟了。
这是他拼的第三个,也就是第四次实验的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82929/e6c7a86904746c4b.jpg)
我还是穷追不舍问他那为什么第五次需要把第一个还原你却做不到呢?他说因为第一个在拼的时候都是乱来的完全忘记了,所以没办法复原。
然后他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我没回答他而是问他,你自己最喜欢哪个?
他说他最喜欢第一个。我问为什么?
他说虽然第一个花的时间最长,但是拼完很有成就感。
我继续问?为什么会有成就感?
他说因为是我自己拼出来的,没有看说明书,而且第一个看起来最好看。
最后我让他用英文写写今天的感受。
他写的大致意思是,自己去发明创造一个新东西很难,虽然花的时间很多但是很开心。
他还写道,第三次他能不看说明书很快拼出来是因为他练习过,练习让他变得熟练,任何一件事只要多练习就会进步。于是我教了他一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
除了这句话我还送了他一句话,“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他之所以最后一次无法复原第一次的成果正是因为第一次是他在依靠想象力完成。
但是想象力是很宝贵的,如果你在中途进行了刻板的模式化训练,或许会让你丧失一部分的想象力。
所以学习过程中我们既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也不要丧失了想象力。
其实最理想的状态我个人认为应该是第四次实验。
既通过学习知识获得了最佳的操作方法,为后来的创造性奠定了基础。同时又并没有因此限制了想象力,所以第四次的成果是知识文化结合想象力的作品,是一种创造。
但是第二次只照搬书本知识的方法也没什么不对,毕竟模仿是任何学习的开始。
而第三次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重建的过程,如果第二个阶段只是死读书,那第三个阶段就是“retell”复述。
知识的吸收是有记忆漏斗的,也就是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
如果在习得之后立马进行复述,记忆效果会最大程度保留下来。
虽然我不清楚他是否明白了我的用意就是希望他在学习过程中勤思考,多创造,多尝试和复习。
但我依然希望这堂实验课能够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一点点痕迹。
曾经老张是这么教我的,于是我长成了一个爱动脑的人。
如今我希望老张教我的拓宽思维的方法也能教会我的学生。希望我的学生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