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情深教育马老师

情深教育马老师

作者: 越空 | 来源:发表于2023-06-09 07:44 被阅读0次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荷花生于水底,不因污泥而自染”兰花之高雅,荷花之洁净历来是君子品行的象征之物。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其实也有着芝兰荷花一般品行高洁的人物,他们是德高为师的标杆,更是身正为范的楷模。马尹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扎根在乡间的乡村教师,直到今天,他依然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用自己的深情和热血为这片土地撒下希望和绿意的种子。

  今年是马尹老师在东乡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的第十二年,也是我和马尹老师认识的第十个年头,作为体制内的老教师,他一身的教学经验和智慧,身处大山深处的他,虽然身份卑微,交通不便,很少有人问津,但在无声无息的岁月流转中,他用坚毅的信仰在泥泞中开拓出一方天地,在卑微中开出花来,无名亦芬芳,在穷山间立志,在深山里开垦,默默无闻的付出着,他如同山坡上最不起眼的洋芋花一般,孤芳留香。

  不过正是有了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又平凡的乡村教师,东乡教育的明天才没有一直暗淡下去,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情怀没有贬值,珍贵的热情在消融着岁月的冰山,希望发出耀眼的光芒,奋斗也有自己的答案。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过去的几十年如同眼前的黄山一样不起眼,默默无闻总会受人冷落,可是他总能忍受孤独,安贫乐道于自己的三尺讲台,简单的生活。十年前我也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马老师所在的地方,随后就相识相知。

  今天我再去他们学校拜访他,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蜒前行,车窗外的山峦起伏令人胆战心惊,他所在的小学就在一处山的拐角处,因为在这个拐角处的山梁两个村庄连在一起,踏进马老师小学的门口最显眼的就是一排整齐的教室,高高的五星红旗在校园中间迎风招展。

  我从窗户外面看着教室里的孩子们,一个个闪动着灵动的眸子,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从远处看马尹老师多么像一座丰碑一样,矗立在讲台上,也矗立在学生们的心中,给他们方向,也给他们希望。

  此刻虽然已经放学了,但是他还是对于学生们一个个进行抽查提问背诵,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早就知道,只靠自己在讲台上的几十分钟的授课和课堂上的练习,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好多农村的孩子每次回家之后,都无法继续巩固当天的学业,孩子们玩心重,家长也不够重视,再加上家里的农活多,指望着学生们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那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所以马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对孩子们进行课后辅导,抽查,提问,背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天的学习都有效果,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自己对得起教育的良心,这是马老师经常对我说的,当然也是马老师身体力行着的,多少次因为课后补习我和他发生过争执,可是最后我还是屈服于他的热爱和真挚。

  傍晚时分,校园里多了一份静谧,山的影子将落日的余晖拉的很长,也把马老师教书育人的故事拉的很长。这个山坡阴阳面的人都对马老师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在这里十多年的教学,他去过这座山前后山村的所有地方,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当他见到我来看他就激动的站起来,朴实的脸庞,孩子一样真诚的笑脸,满脸堆笑时的亲切亲切跟我十年前认识的马老师一点都没变。

  我注意到在他自己面前的笔记本上已经对学生们的学习背诵情况记录的密密麻麻,马小龙已经背诵了13.15课,15课的生字写错了三个,马桂花18课在朗读的时候感情表达不够充分,需要更深入的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一连几十个人的名字,在他的笔记本上。马老师说抽查背诵,一天几十个,马老师说一个星期要是快点就能抽查二轮,甚至更多,因为只有了解他们真实的学习情况,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提供教育服务。

  我看学生在背诵,学生在默写,有的在计算,还有的在摘抄,各自忙碌各自欢喜,马老师说这是孩子们最正常的状态,没必要总是时时苛责,让他们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自己找到了,才能受用终生,老师只是陪伴着他们,静静的等待着他们,等待他们如同花开一样,慢慢的绽放自己。

  在随后的聊天中,也是慢慢的知道,马老师对学生们各自的偏好也是十分清楚,一个班级里有接近45个学生,可是要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有所发展和进步,那是一件多么繁琐又多么细致的工作啊,这就要求老师熟悉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所在。

  对于不同的的学生以掌握了解的程度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我觉得这是最智慧的方法,也是最简洁高效的方法。

  第二天听马老师的课,课堂上我看着学生们本子上的整齐字体,听着学生们激情的诵读,回答问题时踊跃的发言,马老师激情的言语,让整个课堂显得美妙无比,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马老师设置了不一样的问题来提问,各有所向,各有所长,我看到马老师在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眼角溢出来的幸福的笑,那是那么迷人。

关于马老师的课堂,我想说他是真正的做到了因材施教,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可是能把这四个字做好,又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啊,马老师课后评课时也说到,材有大有小,人也有各自的秉性和气质,最怕的就是课堂施教者的统一化规范化扼杀了孩子们独有的气质和天赋,使得不能让那些特征鲜明的孩子脱颖而出,多少年的教育生涯让他已经对教育工作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解答,他说自己之所以每天都能这样的坚守去抽查孩子们,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所发展。

  通过几十年的教育,马老师也总结出了自己的教育经验,也能看出来马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啊,我从他的朋友圈里摘抄了这样的句子,他说:“教育绝对不是哗众取宠的流量噱头,更不是人云亦云的机械重复,它必须是倾心倾力的长期工程,一个机器可以造出相同规格的产品,但教育的高贵和神圣之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份工作”。

  是啊,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独特之处,所以作为老师,就该挖掘孩子们身上的与众不同点,不能总是因为学生人数多,需要付出的精力多而泛泛施教,忽略学生的特性,教育需要时间,更加需要耐心,这都是教育的可贵之处,也是教育的精深之处。

 

  我问马老师从师这么多年,你有没有职业倦怠,马老师说无论有没有倦怠,他都应该对得起每一个学生。看着她鬓角的白发和褶皱的皮肤,像是历经风霜的老树皮一般,给人安慰,也给人启迪。

  每天下午放学后,孩子们也愿意围着马老师,跟他们畅聊,解答学生们的各种问题,其实,教育的阵地,不仅在课堂之上,也在课堂之外,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马老师十多年的教育事迹很平凡,我也了解到教育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小到具体到你说话的每一个字词,教育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大到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成长和荣耀,我相信整个东乡像马老师这样情深的教育人很多,他们就像是太阳一般,晨起暮落,兢兢业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家喻户晓,保尔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马老师辛劳半生,不正是把自己的生命热情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崇高的教育事业吗,无怨无悔的人生需要靠日复一日的付出去拼凑,现在已经桃李满天下的马老师,还在大山之间坚守着他的教育梦,哪怕步履维艰,哪怕辛苦如蚁,也要勇敢的坚持下去,坚定的走下去,情深教育就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你说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深教育马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fz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