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走进马云马老师的教育梦想

走进马云马老师的教育梦想

作者: 小白大亮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09:42 被阅读18次

    聊聊马云马老师的教育理念。

    马云这些年在商界风生水起,工商界重要活动都少不了他,到处参加活动,到处演讲。除了在商言商,关于教育讲得也比较多。

    如果要学习了解中国的教育,我觉得,马老师的观点是很值得研究参考的。为什么呢?有三点。

    第一,我觉得,要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得成就,其实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一样的。现实成就证明了马云的智慧、眼光、学习能力、商业嗅觉,以及对于时代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他能把电子商务研究透,只要他关心关注,同样也能把教育问题看清楚。况且他长期站在时代最前沿,以他的高度和视野,看问题一定能看的更远更深。

    第二,对教育,他是有理想的,这是当年创业前6年的教师经历所赋予他的情怀,代表了他关心关注教育的主观意愿。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只要你真心喜欢、真心想干,那就会关注更多、思考更多,大概率会比别人干得好,认识上会比别人高一筹。

    第三,他不光有能力、有理想,还有实践,这些年他不光嘴炮谈教育,也确实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比如成立马云公益基金会,开展乡村老师计划,建立湖畔大学、达摩院、云谷学校,这些都和教育有关。所以实际经验也是有的。

    不是因为马云成功、有钱,我们就迷信他,不管说什么话,都奉为圭臬。不是这样的,之所以学习了解他的教育理念,是因为他在教育方面确实有能力、有情怀、有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概率,他会找到一些真正要害的问题,提出一些真知灼见。当然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我们学习了解他的理念,并不是拿过来当真理,而是应该参考着去独立思考判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这几天,我看了不少马云在各种场合的演讲,尤其关于教育方面的讲话。下面试着归纳一下他的主要观点和理念,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理解和思考。

     

     

    “教”和“育”

     

    马云阐释教育,有一个最核心的观点和理念,就是把教育这两个字拆开,分成“教”和“育”。“教”是教授知识,各个学科的知识。“育”就比较深了,指的是培养品德、形成性格、树立志向等等,也就是他强调的爱商、情商,责任、担当、合作、情怀之类的。“教”的是知识,“育”的是智慧,知识和智慧是两回事,知识可以学来,智慧必须体验。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在“教”的方面是很好的,在“育”的方面是很薄弱的。但实际上“育”对于人的成长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小时候,育更重要。他讲,数学很重要,语文很重要,但音乐、体育、美术更重要,要让孩子接近艺术、学会玩儿,在这个过程中,把孩子美好的内心点燃,把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点燃,把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点燃,这些会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完整而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动学习的机器。

    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把教育拆开,然后自圆其说,这个挺有意思,是不是他的原创不知道,但这个绝对是马云教育观念中最核心的东西,其他关于教育问题的阐述,基本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的展开。

    其实这个观点真的无甚稀奇,多少年来,可能很多搞教育的都提出过类似的理念,而且官方教育体制里也有说法,比如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可能没马老师说这么生动,但大体也是这个方向。

    对这个理念的理解和实践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校层面,一个是家长层面。学校也知道“育”很重要,可实践操作起来,就给简单化了,变成了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变成了说教,甚至有了政治化倾向。关于这个,上篇文章说很多了,这里不多说了。主要说说家长层面。

    近些年广大孩子家长也都充分认可“育”的理念,就是不让孩子死读书,而要追求全面发展。现在琴棋书画各种班为什么这么火爆?其实也体现了家长们想给自己的孩子多一点“育”。现实中的问题不是说老师家长不接受这种理念,主要是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矛盾。都能理解“育”很重要,但每一级升学还是得靠“教”啊,得靠学科知识,要想上更好的中学、高中、大学,更长远的占有优质教育资源,光靠唱歌跳舞、琴棋书画不行啊,关键时刻还是语数英更好使啊。

    这就搞得家长们很纠结,两头儿撕扯,一方面不能放弃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另一方面又想让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生命的教育。都很重要,怎么办?结果就把孩子安排得特别满、特别忙。你看现在家长们到一起聊天,都是交流报了什么班儿,每个孩子都得报好几个。但真的是外面报了兴趣班,就是“育”了吗,就全面发展了吗,据我从自身实际中体会,觉得真没那么简单。孩子的品质情商的培养,艺术潜质的挖掘,是一件很高深复杂的事情,得有氛围、有方法,像小火煲汤,得一点点熏陶,绝不是多报几个班儿能实现的。

    我们“教”和“育”都想要,鱼和熊掌要兼得,但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一方面要求学校的语数英要学好,同时还要求孩子学几个兴趣爱好。没时间小火煲汤,没时间慢慢熏陶,往往就是简单报班儿,然后强制孩子坚持学,本来很美好的事情,变成强制任务之后,孩子反倒抵触,怀着抵触的心理,怎么可能感受到音乐和艺术的美呢?

    音乐、体育、美术,我觉得这些不能简单等同于玩儿,玩儿对孩子天然有吸引力,但要把孩子领进艺术的世界,真不是容易的事,我在瑶瑶学钢琴的经历中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把孩子摁在那弹琴容易,但要让这个琴声在她心里响起,让她学会享受这个过程,太难太难了。天然对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孩子有没有?有,极少,那是天才,多数孩子没这个天赋。那要让孩子走进艺术世界,在其中自得其乐,就需要投入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找到优质的资源、得当的方法,慢慢去熏陶。但现实中,我们往往没这个时间,没这个精力,因为我们的孩子还有很多事儿要做,感觉哪样落下都不行。

    所以,我感觉,“教”和“育”这个观念对,方向没错,但难在实际操作。在孩子教育中做加法容易,做减法更难。

    因材施教

    马云演讲中有个生动的说法,他说,什么是中国最宝贵的资源,金钱、土地、人力,都不是,中国每年新生儿2000万,这2000万孩子的脑袋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中国的未来。你看,强人阐述问题都是这样的,会从出其不意的角度切进去,自圆其说,让人信服,这大概就是乔布斯的“扭曲现实力场”。他进而说,现在我们的教育整个世界一个样,不管楠木也好、红木也好,全部锯成木板,实际上2000万儿童各不相同,每个人不一样,怎么把每个人的天赋发挥起来,每个人受到尊重,每个人有自己的成长,这是教育应该要专注的东西。

    这也是老生常谈了,不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嘛。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下,让大多数公立学校及老师对孩子因材施教,我觉得有点儿超越现实了。一个班级40多个学生,教育大纲把学习内容规定死死的,你让老师怎么因材施教?班主任老师能够大体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讲些方法,略加区别对待,我觉得就很了不起了。

    目前阶段,这个因材施教的意义,更多是在家庭。一家就一个,多的两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说白了是块什么材料,应该有深入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这个要求不过分,为人父母,都应该做到。这个事儿简单吗,也不简单,我能认识到这个道理,努力去做,但有时也做不好。很大的问题是,我们禁不住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总是被外面的一些标准要求绑架。别人家孩子某方面很强,就会想,我家的娃为啥不行呢,得加强啊。别人都说学什么有用,那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啊,也得跟着学啊。多数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向外看得多,反倒对自己的孩子分析不够。

    我家瑶瑶在学拉丁舞,有一次我们报名参加了一个全国范围的拉丁舞比赛,各路高手都来参赛,偌大的体育馆,看台上坐满了家长,场地里满是参加比赛的孩子。我和瑶妈坐在看台上,看见真有跳的好的孩子,赞叹的同时,也深感瑶瑶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心里就涌起一种失落感,心想要不要换老师,要不要每周多上几节课,要不要和瑶瑶好好谈谈,更加努力。反正想了很多,就没想孩子到底善不善长这个东西,她在学习练习时的感受如何。

    每个人都有擅长的东西,和不擅长的东西,首先必须承认这一点。然后我们真的需要多多的关注孩子,多观察,多和她聊天,一定会发现她从心里感兴趣的东西,在这个东西上发力、投入,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不可能什么都好,什么都强,能找到一点开发出来,就挺了不起的了,如果能发现两个,那就相当厉害了。所以在因材施教的问题上,可能重要的也不是加法,还是减法。

     

    面对未来,孩子应该学什么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恐怕主宰人类发展的主要力量仍然是科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还在加速度前进。所以对于未来,很多人是比较担忧的,就是工作都被机器干了,人干吗,人该怎么发展,怎么实现自己的价值。马云在很多场合谈到了这个问题,谈到面对未来孩子应该学什么。他说,最怕今天所学的东西,机器做的比你好,人再学习再辛苦也搞不过机器,人会越来越沮丧。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将会取代许多就业岗位,但是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机器代替不了的,至少一两百年内替代不了,所以未来孩子要学的是创意、创造性、建设性的东西。

    这是从适应未来发展的角度,说明教育的“育”的重要性,他觉得,音乐、艺术、创意、情商、想象力,这些是人类的优势,现在的教育要重点培养孩子们这些方面的能力。

    他这个观点总体没问题,但我不完全赞同,至少需要补充。我觉得面对未来,基础学科、基础知识的教授同样重要。未来人类不光是要干机器干不了的事儿,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能够运用机器智能更好地做事。运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能力,不仅是与人的合作,包括与机器的合作能力,我觉得也是未来人类的核心能力。这个能力从哪来,可能不光靠“育”,不光靠兴趣、靠情商,还要有基础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思维的训练。

    马云说他有一次遇到教育部长,聊起教育,他就说小时候学的sin、cos这些东西,学得很痛苦,可一辈子也没用上,然后谈到学习内容要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部长也不客气,给他怼回去说,你学不好,就说没用啊?

    数学这个学科,你说重不重要,我现在意识到,相当重要,它不光是学计算,计算人再怎么学也比不过机器,但数学更多是培养一种底层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像音乐画画能展现出来,你也许感觉不到,但它贯穿于你做的各种事情。当然不必说造诣要多深,都成数学家,那不可能,但基础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应该掌握。可是数学这东西怎么可能让孩子有兴趣呢?太枯燥、太烧脑了,有兴趣的是天才,绝大多数避之不及,光靠兴趣,那都不学了。所以这种东西,还真是需要一点强制性。

    现在儿童编程的课程也比较火,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说小孩子学编程,从前不可想象的,但现在很多机构甚至学校在搞这个,把编程纳入了课程体系,我觉得也是面对未来对教育的一种积极的调整。

     

     

    老师在教育中的作用

    马云从前当了6年老师,还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他极其重视老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很多演讲中都谈到这一层。他说,人性善恶各半,人类文化的职责,把善的一面激发起来,扬善去遏制那个恶的东西,老师做的重要工作就是这个。老师的最大职责就是把一个人变成好的、变成不一样、变成正能量。很淘的孩子,关键在于老师怎么去发现他、欣赏他、引导他,把他心中的好东西点燃出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除了父母,老师对学生的开拓极其关键,以欣赏的眼光看你的学生比什么都重要。

    抓教育就要抓教育管理者,抓搞教育的人,这是马云一贯的主张,也是他过去参与教育事业的主要方式。比如马云公益基金会的“乡村教师计划”,后来觉得乡村小学校长更重要,又搞了“乡村校长计划”。这里边蕴含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要提升别人,首先要提升自己”,我觉得,这一点值得各级教育部门、教育管理者、工作者乃至我们家长认真思考。

    马云描述了他心目中老师理想的样子,可是我们要知道,老师也是人,也曾经是孩子,也是善恶各半,要激发孩子的正能量,首先自己心里要有正能量,如果自己心里一团糟,还理不顺,怎么能指望她去理顺孩子的内心呢?我记得多年前有一种说法,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你仔细琢磨,那老师的灵魂谁管呢,那老师还是不是人类呢?这个说法根本理念上是有问题的,现在不提了,不这样说了,是一种进步。老师的作用很重要,但也不能寄予过度的期望,更不能觉得老师天然就应该怎样怎样,那是不现实的。

    所以马云也说,现在人们对老师、对学校的期望太高。其实,“教”的主体是老师、学校,但是“育”的主体,除了老师、学校,还有家庭,家长必须参与进来。

    其实我们作为家长,更多还是应该考虑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做得怎么样,我们是不是真的做到了用欣赏、鼓励的眼光看孩子,我们自身的言行有没有激发孩子内心美好的东西,如果我们亲爹亲妈都没做好,凭什么要求非亲非故的老师做得好。提升师德是教育事业的大课题,我们很难参与,许多现实也很难改变、只能接受,但我想我们力所能及的,是自我修行,争取在家里给孩子做个“好老师”。

     

    马云理想中的学校

     

    马云谈教育和学者谈教育,其实观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这么个道理,不难理解,大家都懂。但最大的不同是,学者只能纸上谈兵,马云财大气粗,可以在实践中搞一搞。

    今年马云在杭州新建了一所“云谷学校”,12年制,专门针对K12基础教育,可以说,是他上述教育理念的试验田。我们来看看马云是如何定位“云谷学校”的。

    他说,云谷不是一所“贵族”学校,贵族不是‘贵’做出来的,是‘德’做出来的。贵族跟钱关系不大,贵族是人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是人的品位。马云说,云谷也不是一所外界传的“国际学校”,而是一所“国际化学校”。云谷的孩子重要的是要有国际化思考的能力。我们的孩子应该通过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进入另外一种新的文化、新的世界、新的领域,就像多了一把钥匙,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一扇“国际化”的大门。

     

    再来看看,云谷学校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和小学以“育”为主,初中和高中大力放在“教”上。幼儿园启蒙阶段,将通过音乐、美术和运动激发孩子的灵性,在孩子心里埋下文化的种子。小学的时候,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培养团队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到了初中,除了学习“技能”和“学术”,要锻炼孩子的纪律性以及面对压力的能力。高中,一定要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东西,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并为他们参与全球人才选拔和竞争做准备。

    怎么样?是不是听得人心驰神往?前面的教育观念,我还能谈谈自己的理解,整理到这儿,除了赞叹和向往,彻底无语。感觉就像那首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无语的原因是因为无奈,因为这样的学校,哪是我等普通人家能够上得了的?据说阿里P7级以上员工才有资格报名,学费大约年均20万,就这样也是打破了头也进不去,今年招生工作已经结束,小学和中学一共招了3000名学生。网上公布了招录学生名单,看着一个个名字,又羡慕,又嫉妒,五味杂陈。这时候就能深切感受到,社会阶层的存在,孩子和孩子真的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那是几代人的积累与竞争啊。

     

     

    实现理想的路径

     

    理想的样板间是打造出来了,那怎么把这些好的理念和举措拓展到更大范围呢?关于改革和发展教育的路径和优先级,马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提出了两条:

    第一,现在大量资源更多投向大学、研究院、博士等,不靠谱。应该把更多资源放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对基础教育应该倾注更多资源和心血,别等到大学、研究生,那时木头成型了,就已经晚了,很难纠正了。

     

    第二,他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希望在农村,不在城市。从大的角度讲,一个社会进步程度,不在于多少精英,而在于底层数字,只有北大清华是不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北大清华,乡村教育振兴了,国家教育才能振兴。从现实角度讲,城市里人人痛恨应试教育,可没人停得下来,学校社会绑架着你,指挥棒的力量确实很大。而农村一穷二白,正好一张白纸好作画,可以从文化教育入手,开辟新天地。

    这部分是教育的大政方针,跟我们个体关系不大。但可以看出马云心中的教育版图的重点在哪,那就是基础教育和乡村。

    上面这么多,只能说大体勾勒出了马云马老师关于教育问题的一些想法,都是他在公开场合讲过的,至于内心还有什么更深的思考,那就不得而知了。而且了解他怎么想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以他的想法为参考,梳理一下自己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思考,我想这对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是十分必要的。

    又写太长了,快7000字了。还有一部分,就是关于马老师下一步的行动。他在公开信中说:“世界这么大,趁我还年轻,很多事想试试,万一实现了呢?!”他在教育上还想试试什么事儿呢,憋了什么大招儿呢?这个真是吊人胃口,让人非常好奇想知道。我们可以瞎猜猜,我觉得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当然这个就留到下次再琢磨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马云马老师的教育梦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yk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