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借助外力,实现园区轻资产转型?

如何借助外力,实现园区轻资产转型?

作者: 4e0783d1674a | 来源:发表于2018-02-23 14:13 被阅读21次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产业地产来说,这个“器”是销售去化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来,随着产业地产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以往把房子盖起来就不愁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市场进入存量运营时代,园区纷纷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移,并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定向开发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园区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实现轻资产运营?如果不能,需要借助哪些外力?第三方轻资产运营机构又需具备哪些必要条件?今天,中联智创创始人、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实践者曹志国先生就以上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 

    市场信心不足,轻资产模式受追捧

    问:随着产业园区进入存量运营时代,越来越多的园区向轻资产方向倾斜,请问选择轻资产模式运营的园区主要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曹先生: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极度萎缩,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发运营商的商业模式逐步开始向轻资产倾斜。这源于整个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下降,去化率降低将直接影响园区决策者的信心。一般来说,园区决策者的信心来自于三个方面,对市场的信心、对园区实力的信心以及对团队核心成员的信心。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园区的信心只剩下对团队成员的信心了,可是好多核心成员对市场却并不了解,或者担心负面影响而不肯说出真实的市场情况。因此,一旦决策者信心不足,对产业投入就会大幅缩减,从而产生轻资产模式。近几年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移的园区越来越多,比如北科建、联东、亿达、紫光等等。    

    问:受轻资产模式的影响,园区盈利模式会有哪些改变?

    曹先生: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主要盈利模式,一种是园区方的盈利,即租金、销售+物业服务,一种是政府方的盈利,即税收+分红。从市场趋势来看,短期内开发商以销售物业(尤其位置不成熟)为盈利方向很难持续。如果以租金获益,那么产业园园区中后端产品(标准厂房,研发中式)的租金收益和整体投入将会因差距太大而形不成比例;所以,我认为比较优化的是政企合作,比如,共享税收是比较未来的一个趋势,当然这需要开发运营商的实力和专业能力作基础。

    >>>> 

    借势国家政策,巧妙节省成本投入

    问:目前,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经济、产业政策,如何借助现有政策实施轻资产运营?

    曹先生:笼统来说,就是当地产业政策的灵活性。比如,“营改增”对于投资是鼓励还是压抑?对招商引资是利好还是利空呢?本文特选取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北京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对该问题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对于一位民资企业家来说,如果你在“营改增”之前投了资,很多投资内容是不能抵扣税款的。比如你要盖一个厂房,要是在5月1日前先投资了,开得是营业税发票,不能抵扣税款;不动产也是,你要是买一个楼,那么现在可以开增值税发票抵扣税款,如果你要是5月1日以前买的,那可没有一分钱可以抵扣。所以从投资角度来讲,“营改增”实际上是鼓励投资的,因为它降低了投资的成本。

    建筑业“营改增”2013年的时候就说要改,我知道一些企业家,有项目,也有钱投,但不投,要等“营改增”改好了,可以抵扣了再投。国务院都说了要改,那着什么急啊。这笔能够抵扣的税款,要想在盈利里头赚回来,那可不容易了。

    所以我认为,“营改增”之前,投资规模下降,特别是民间投资下降,是正常的,改了以后,我认为会有一定的增长。民营企业家他想投资的话,他一定要等到你改了以后再投,就因为能抵扣税款和不能抵扣税款的差别特别大。

    再举一个例子,某项目组代表公司和政府就开发园区的合作协议,

    1、和政府先签一个框架协议,如先预付诚意金5,000万或10,000万,按照政府主导的产业定位进行规划,内容为:苗圃、孵化器、众创、加速器+公寓+后期住宅。

    2、总体规划审批过会后,直接开始招商,土地证不直接办理到开发者公司,而是直接将土地证办理给企业。这就为园区节省了13~17%的交易税成本,这笔费用相当于开发商的月整体净利润,是个非常不错的模式。

    3、这样有一个反方向的因素,要求团队具备相当的专业能力,这也是轻资产模式的前提。曾经的成功有历史和市场趋势的因素在内,当一切靠市场来验证时,就能显现出团队是否具备做产业园区的轻资产模式。比如客户储备能力,也就是团队的招商能力。

    从政府角度来看,这样的协议既规避了开发商拿到土地后不做园区的风险,又考量了开发商做园区的专业能力。目前,中联智创接触过的几个园区都在进行这样的操作。还有的园区是,政府平台公司负责规划、建设,第三方公司负责招商和运营,第三方全程参与政府的规划建设。

    对于入园企业来说,消除了其对于固定资产的疑虑,据悉,华夏的好多项目就是这样操作的。

    >>>> 

    借势定向开发模式,新开发项目集体缩水

    问:轻资产运营时代,新项目开发有何特点,需要注意的市场因素有哪些?

    曹先生:在重资产运营时代,好多开发商为了彰显实力,或者应政府要求,在开工时,经常一次性启动10万㎡、甚至于20万㎡的大项目,这些项目如果在2013年销售完毕,园区就算是烧高香了。对于大多数项目来说,从期房到现房、从销售变持有、从几十人团队到仅剩两三人的情况太多了。所以,2013年以后的新项目建设,就没有那么潇洒了。

    2014年以后,好多企业的开发面积以100亩为标准,首期建设面积在3.5万㎡即为黄金开发面积。这样才能保证每年销售任务和建设面积能够保持平衡,保证正常回款,客户也有一定的紧迫感。但是到了2016年,市场仍在下行,为了保证园区形象,首期建设面积从3.5万㎡降到发1万㎡,其中包含政府希望看到的双创孵化器和销售中心。

    另外,轻资产运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资金压力相对降低,许多园区开始以定向开发为主,节省资金,降低风险,好多标准厂房也是有客户才建设,没客户就不建,那么这样做的市场反应是什么呢?客户在现行环境下能够购买物业的,大多数是优质性企业,或者准上市企业,把物业作为资产包打包上市,需要很快获取土地和房产权属证明。

    >>>> 

    借势轻资产运营商,市场趋势有待检验

    问:最后,请您总结一下,具备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曹先生:核心因素有三方面。一般来说,第三方轻资产运营商都以这三方面为衡量标准。

    一、掌握客户资源。这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也恰恰是开发商没有的优势。

    二、服务体系。高标准的商务服务已不是客户保持粘性的主要因素,运营、管理、金融、资源、服务、孵化、引导、平台和生态圈构建成为轻资产运营所需。

    三、运营能力。对不同阶段的企业和企业家360度的服务,以及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痛点的解决能力,这是轻资产运营软实力的体现。

    比如:能够融到和银行一样低的融资资金、解决企业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源服务,能够以专业的股权投资我们入住企业的能力。

    目前,国内专业做轻资产园区的第三方运营商成功的不太多,因为轻资产大多是以品牌输出为主,园区和第三方运营商的诉求点、价值观很难统一,第三方运营商的运营理念输出的少之更少,但未来的市场趋势却十分看好。这一点,让我们用时间来验证吧。

    部分资料来自:联办财经研究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借助外力,实现园区轻资产转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lx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