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拐牛

作者: 我借好风上青云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17:54 被阅读0次

     

        俗话说“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

        但您可这乌衣镇打听打听,醉翁楼掌柜铁拐牛开那酒肆却是最赔本的买卖。用他的话说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客官自打门儿进来,小二便端上热气腾腾的龙井,冒尖儿的。刚坐定,一盘嘎嘣儿脆的花生米,一盘炒鸡蛋,还有一壶小酒。这些都是店家送的下胃菜,甭管价钱。

        虽说这是酒楼,老幼妇孺却是常客。一楼往内厅走走,那片安静地儿便是她们的专属。菜价便宜,小二服务体贴。哪有不来的道理嘛。

        醉翁楼的客人大多是老主顾,街坊邻里凑的七七八八。也有慕名而来的人,专门来尝尝醉翁楼的人间烟火。

    向来这里最热闹的是晚上。

    凭啥?妙在这里。

    铁拐牛喜好发明,爱鼓鼓捣捣。烟花爆竹的制造更是不在话下,什么喷花类,烟雾类,旋转类。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铁拐牛做不到的。每至华灯初上,十里八乡都会赶过来欣赏这场美景。

    十几种烟花燃烧在空中,绚丽夺目。有时的图案像人脸,一张在笑的脸,有时的图案像一只凋零的花。

    总之,在欢天喜地里迎来,在欢天喜地里送往。

        不知是哪天,管账先生跟铁拐牛闹了矛盾。

        管账先生说这几年来的生意虽然多,但都没有盈利,账面上已经出现亏损。建议将菜品价格适当的加一点,伙计们也好营生。铁拐牛不知是哪门子冲劲犯了,一向脾气很好的他居然当着许多人面大吼大叫起来,发泄之后夺门而去。

        趁着夜色,铁拐牛拖着醉醺醺的身体扶进了门。管账先生吆喝着伙计把铁拐牛安顿在了后房。酒味漫透了整间屋子,吸进了管账先生的鼻里。

    不一会儿,伙计端来刚熬好的醒酒汤合着酸辣的生姜,连同一股醋味绕梁而上。屋里都是醉翁楼的伙计,都是铁拐牛的左膀右臂,都是醉翁楼的主人。

        那晚,铁拐牛含糊不清的说了很多话。没有人知道他跟伙计们到底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说了多久。

    有人说那晚的灯彻夜长明,也有人说不一宿就各自回房。反正,第二天的醉翁楼照常开馆,络绎不绝。

        说来也奇。那晚之后,醉翁楼摆出了一张人物画像立于门口,说是缅怀某位先人。那先人的装扮是书生模样,手执经书,嘴角略张,应该是在说些什么。素衣素带,一身简单。

    大家都猜测着醉翁楼之所以摆出这像,是希望来往食客都能温文尔雅,通文识  字吧。真是好计策,既是祝福又不乏吸引力。

          至此,管账先生再也没有跟铁拐牛提起过账目盈亏。总之,醉翁楼还在一直开下去。

          传闻清末年间,流贼四起。那流贼如蝗虫过境,铺天盖地而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一日,流贼来到乌衣镇。跟大多场面一样,横行霸道,欺凌市井。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流贼的头目居然是一白面书生。

    只见他手不释卷,冠戴素帽,口中振振有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完笑后,便骑马走远了。

          留下的满目沧桑不言而喻。失望的残垣断壁下是未烧尽的房梁,四起的黑烟,哀转不绝的哭声。

    熊熊的碳火下压着一位少年的腿,鲜血淋漓。但他没有哭泣,反而眼神盯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这是少年铁拐牛,地地道道的乌衣镇人。他本名李游,后来因为那次的事故腿瘸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故自称“铁拐牛”。

        那晚铁拐牛跟伙计们说开醉翁亭的初意是让老幼妇孺皆有所依。幼年的失去和悲痛,需要几代人的善意治疗。

    好歹这旧时王谢堂前燕,也该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铁拐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nl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