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良母是早熟的我最大的梦想。披上洁白的婚纱嫁给喜欢的人,这个美好的场景无数次在我脑海重现,跟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更换和完善着,仿佛下一刻我将直接进去婚礼殿堂都不显得突兀。
最早的婚礼印象是小学时代,村里人的结婚嫁娶,还是个孩子头的我看热闹般的跟随着大部队,观看着别人人生中的美好时刻。新娘早早的穿上婚纱、化好妆安静的坐在自己家的炕头上,文静的面对着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的婶子大娘们。新娘的爸爸在张罗着女方的假装和酒席,新娘的妈妈在交代着陪嫁的人们注意事项,婶子大娘们早早的来给张罗饺子。鞭炮一响新郎的车进村了,这是在告知全村人快去看的信号。提前一天村支书会在大喇叭上公布帮忙的人员分工老家叫“上差”。新郎官如果来了那就热闹了,先是拜祖宗,再来就是丈母娘披红,再来就是实实在在的磕头认亲了,婶子大娘们会根据新郎官表现进行品头论足。当新娘要出嫁的时刻时便是最热闹的时候,一屋子被塞得水泄不通,尤其是一帮熊孩子们。新郎新娘见面后,必有一番计较,给红包、闹新郎,那真是有求必应好不热闹,最后一般都是新郎官把新娘公主抱抱上车,鞭炮齐鸣新娘出嫁。
要是娶亲那就更热闹了,鞭炮声就是信号,第一次是出发接新娘的信号,第二声是出村过桥的信号,第三声是回村过桥的信号,第四声就是到了家门口了。小伙伴们在第一声时就有光临的了,第三声时就是着急解决当下游戏赶去闹新郎的时候了。车子一进村没等到近自己的胡同就被新郎的朋友们拦下了。要问为什么那肯定是要闹新郎新娘了,有的会让婆婆公公下场当纤夫拉车,有的会让长辈们打扮起来在车前表演一番,有的会让新浪抱起过背起新娘直到近家门,更坏的是提前把新娘的鞋子给脱掉,可怜的新郎只能死扛到底了。那些柔弱的人儿们就是被同情的对象了。
好不容易进了自己家院子,典礼才刚刚开始,拜天地是从古至今的习俗,现在也不俗套的继续上演,配合的那是乖巧懂事,不配合的就是自作自受了,大小伙子们的手可不是客气的,新娘的发型乱不乱全靠发胶了。一番主持人的嘻笑闹过后,新郎又再一次的抱起新娘,这次他要抵抗的便是人墙攻势了,穿过层层阻碍才能方得圆满。当新娘进屋的那一刻演出到此快要接近尾声了。一家人共用同一个盆一手,新娘把手里的零钱福气放进夫家的炕头,换上旗袍装开始了磕头认亲,这是那时全村人们√新娘子第一印象的产生,会根据你磕头的表现散播你的为人。
就这样新娘子从姑娘变成了妇人,从外人变成了内人,我们村多了或少了一口人,少了一个单身青年。这是我婚礼梦的起源和背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