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让大家说话,否则你累,别人也很压抑。
2.我们存在的问题
我们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我们不会讨论、不会正确面对批评、不会正确面对建议。
或者,归根结底地说,我们不会团结、不会合作。
3.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当知道,所有的讨论,包括批评、建议、观点等,都是围绕做一件事、解决某个事情而来的。
那么好了,这件要做的事、要解决的事就是我们的目标。
至于讨论(批评、建议、观点、表达)等,只要符合这个目标、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把事情做好,我们都要欢迎、接纳、支持和使用。这就是我们全部要做的事情。
4.别人的意见与我们相左怎么办?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10个人围在一个大长条桌前讨论,每个人说的话,就相当于把一个杯子(或方案)放到了桌面上,此时,这个杯子(或方案)就不再属于你,而是为了“做这个事、解决这个问题”提供的一个思考方向,“放在桌子上”就是供大家参考、讨论、开拓思路、集思广益的。
你的意见说出来后,就如同杯子放在了桌面上,它已经与你无关。大家的评论也是以能否解决问题、更好地把事情做好为原则,而不是考虑这个意见是谁提出来的。
事实上,你的意见提出来后,即已经与你无关。
至于是否与你有关,那是这些讨论的人形成最终意见后、形成完美的方案后,才可以考虑的,这是另一码事。
第一码事是把事情做好、找到一个好的问题解决方案。
三四个人,两三个人,乃至于两个人的讨论,都是如此。
5.为什么需要合作、讨论?
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的阅历、知识、经验都不完美,都有漏洞和短板,而“做好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一个包含很多方面的综合方案,比如说要细分10个方面。
那么好了,一个人可能做的好其中的1~2个方面,但是不可能在这10个方面里,样样你都行,或者说样样都让你说的滴水不漏,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多、讨论的价值即体现在这里,人们阅历、知识、经验都不同,恰好可以给出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方向,这就为方案的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其实,理论上来讲,一般生活工作中的事,5~10个人的讨论基本就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了,再多了人,也不过是重复发表意见而已。
所以,5~10个人的有效讨论基本能满足日常工作生活需要。
6.总结一下
这就叫团结;
这就叫合作;
这就叫集思广益;
这就叫民主集中;
这就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光臭皮匠多了有什么用?你得能把他们的好的意见集中起来)
这就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得会团结、会合作,能把别人的意见集中起来,并真正“用起来”)。
(关于“集思广益”或者说“学会合作”“学会团结”“学会利用集体的智慧”“互相帮助”“共同做事”,可以参考《成圣之路(892)团结与斗争》《成圣之路(1242)团结》《成圣之路(1290)赛道》《成圣之路(1358)要么全掌控,要么全不管,这种心态不好》)
注:此文即为《成圣之路(1358)要么全掌控,要么全不管,这种心态不好》所说的要单独专门阐述的文章。
2023-08-24初稿
2023.11.22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