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约翰·杜威提出的“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其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是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1. 教育观
杜威是这样回答“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杜威认为教育能够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所以杜威强调教育就是生活,要求施教者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教会孩子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同时,还必须要把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和生活相结合,因为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
2. 教育的目的
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外在的教育目的不能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固定的目的呆板僵化,不具灵活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具体情况;终极的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因为世界是变化不居的。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
3. “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教育离不开环境,只能利用环境的作用间接地进行教育。而学校就是特殊的环境。在杜威看来,学校应该从教材和教育方法上进行根本的变革,主张将各类型的手艺、自然研究、科学常识、艺术引进学校,“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儿童在这样的小社会里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最终建立起“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
4. “从做中学”
这是杜威教育理论当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学校教育应该摆脱死板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创造出的社会化的生活环境,使儿童具有天赋的社交、制造、表现等本能。主张在学习上把“思维”和“直接用实物的作业”结合起来,在行动中“发扬天赋”。
5. 五步教学法
杜威提出,教学步骤一共可以分五步。第一步创设疑难情境,第二步确定问题,第三步提出假设,第四步进行推断,第五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