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而篇》仁者的世界

《学而篇》仁者的世界

作者: 山石阁 | 来源:发表于2021-02-08 10:20 被阅读0次

        孔子之所以被人称为万世师表,就是因为他对学习的重视,并且将学与教并立而论。

        孔子对教学相长的重视,不只是出于教师职业的自觉,更包含着每个个体如何成为人的思考。

        仁者人也,仁是成人的内在规定性。仁,是成人的内在规定性。如何成仁是需要反复思考与实践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如何约束人的原始性,控制一己之私欲,接近道心,需要人一辈子去学习与践行。

      《学而》篇中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为《论语》首章,就突出"悦"与"乐"二字,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精神------乐感文化,这有别于欧洲的罪感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儒家这种乐感文化重在对"此世间"的关注。不够作超越此在世界的形而上学的世界。不幻想超越此在天堂与地狱。因此,儒家好礼乐文明是不离世间的不离感性的,却又不局限于世间,不局限于感性,在此在的世界实现自我超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开篇第一句对稍通文墨的中国人而言,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很多人不明白,其真实含义。

        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常去温习它,这种望文生义的解释,让我们想到应试教育体制下某些糟糕的体验。白天老师讲了某些内容,下午放学回家,反复练习,继续做题。如果这真是这种解释,那么学生们怎么会不亦悦乎呢?

        篆书中的"学"字,下面代表有同上面代表小孩子的手,两手中间把玩的叉叉是爻。《易经》中的每一个卦爻都会有变化,对应不同的爻辞。

        小孩子的学习甚至可以无需文字,在玩味卦爻的变化中体会宇宙的千变万化,体会活生生的智慧。一个爻字表示一个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去寻思学习,去解决。学习积累到一定的阶段,便会有所觉悟,有自己的见解,这便是"觉"。

        "觉"的上半部分和"学"的上半部分相同,还是小孩子的两只手在拨动爻,但是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见解。人类所有的智慧德行都是从觉开始的。

        佛界重要创始人释迦牟尼,人们尊称为佛陀原始含义,便是觉悟了的人。自觉觉人称为菩萨,觉行圆满称为佛。

        "习",从字形上看,小鸟练习飞的相。宋代大儒朱熹的解释很经典,就是鸟数飞。小鸟想要自己飞翔,一定要自己多练习,煽动翅膀驾驭羽毛。老鸟可以指导菜鸟,但是菜鸟一定要自己去体会,哪怕跌跌撞撞,也是自我飞翔所必需经历的阶段。因此,孔子在开篇就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时",并不是我们惯常以为的"时常、经常"的意思。而是《易经》中强调的时机时事的准确把握。《易经》的核心思想便是"时钟"。如何把握时势,需要判断力与决断力的。每个时代都会面临非常切身的重大新问题。我们所学的知识,无论是先贤的经典还是域外新知,都需要与时事相结合,用所学知识去思考现实问题,在实践中去检验,这才称得上"时习之"。

        "时"是与时俱进的意思,他是变动的,活的。因此,《论语》开篇第一句学了东西之后,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去练习,不也是令人愉悦的事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速之客,或者不愿意见的人来了,你也开心吗?这三句难道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没有关联吗?

        同门曰"朋",同道曰"友"。"有朋"并不是泛指一般的朋友关系,而是同道中人。这句话是说远道而来求学的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大家互相讨论切磋,这不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但是,我们要知道,面对资质各异的求教者,你终身所得的道理,他能完全领会吗?除非这个学生冰雪聪明有慧根,否则他不可能一下子领悟你所说的,对于多数懵懵懂懂的求学者,你不好明说,但是如果三番五次之后,他还是不懂,这个时候孔子就要求"人不知而不愠"。学生不懂的时候要心平气和,不可心急气燥,这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君子该有的气象。

      《论语》开篇三句,告诉我们如何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即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如何面对自我,如何面对他人的问题。

        这三句话对情绪的描绘也很有层次性,蕴含了不同运势。心里头不痛快,憋在心里没讲,讲出来脸色看上去,却对乐和悦也不同,"乐"是笑逐颜开流于表面,而"悦"发自内心的喜悦。

        因此,这三句话是贯通的。第一句是说要学习,并且要与时俱进去实践印证,这是发自内心的愉悦。第二句是说有朋友来拜访,求学问道,这是很快乐的事情。第三句是说,即使别人一下子不理解我,我也应该有耐心,不生气。

          悦、乐、不愠,是三种不同的心理与情绪,在《论语》开篇中讲的绘声绘色。

相关文章

  • 《学而篇》仁者的世界

    孔子之所以被人称为万世师表,就是因为他对学习的重视,并且将学与教并立而论。 孔子对教学相长的重视,...

  • 2018-04-05

    以行践言学《四书》——《大学》篇44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发:生发兴旺 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宪问篇(第六)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释义: 孔子说:“君子偶尔会有不仁德的行为发生,...

  • 儒联:仁者能好也能恶,君子不重则不威。2019-01-25

    仁者能好也能恶, 君子不重则不威。 集《论语》句。上联出自《里仁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下联出自《学...

  • 论语学习21

    宪问篇第6-9章内容 14.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中也许有...

  • 打卡学论语【第115次】

    【今日所学论语】 1.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篇06】 2.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

  • 学论语学而篇1-16(6/100天)

    学论语1.1-1.3学而篇(1/100天) 学论语1.4-1.6学而篇(2/100天) 学论语1.7-1.9学而篇...

  • 学而篇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解】 ①道:领导,治理 ②千乘之国:乘,...

  • 学而篇

    一 、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观其志:其,指子言。父...

  • 学而篇

    1.子曰: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到了道理,经常实践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篇》仁者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so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