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636天。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很多跟“怪物”有关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喜欢长得丑丑的玩具,恐龙鳄鱼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怪物,个个呲牙咧嘴的。
我们大人觉得你怎么喜欢它呢?怪吓人的。可是孩子就是喜欢,到底我们应不应该让孩子接触这些难看的东西呢?有的小孩老是担心床底下有怪物,天一黑就说床底下有怪物,晚上睡觉都不让关灯,这种情况咱们又该怎么处理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要先回答孩子为什么对“怪物”感兴趣。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怪物梦,这些怪物有的长得恐怖,有的其实挺呆萌的,这都是孩子内心幻想的展现。
有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的眼里,怪物代表的是未知和冒险的刺激。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丛林里,要时刻警惕各种野兽的威胁,有的野兽体型庞大,有的尖牙利爪,随便哪个都比咱们人类厉害。这种对强大力量的自然崇拜,可以说深深地印在人类的血脉。
儿童想象怪物的故事,会把自己代入其中,那些要么庞大要么长相可怕的怪物变成了他的玩具,变成他的宠物。而原本弱小的孩子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还可以支配这些怪物,这让儿童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感。
有一个电影《勇敢者的游戏》就是讲了一群普通人偶然进了桌游里,变身成各种有特殊技能的角色。这其实就说童年幻想的一种延伸。
面对孩子的“怪物”幻想,我们做家长都应该怎么办呢?
一是不要引发孩子消极的恐惧。成年人别用“恐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吓唬孩子如果不好好吃饭,妖怪就来抓你了…让孩子听话只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恐惧感,根本就起不到一个教育的作用。
二是要尊重孩子的想象,不要嘲笑孩子。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怕怪物,就说“你看,我们家孩子特别胆小”,甚至还会批评他“怕啥呀,什么怪物呀”。其实从儿童认知的发展来看,孩子到了七八岁才能基本分清想象和现实,他们的内心对怪物的恐惧才会慢慢消失,这是儿童心智成长的标志。
我们父母面对年幼的孩子害怕怪物的时候,不要着急。即使现在不引导,孩子未来会分清楚的。
三是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内心的小怪物,比如《小心!我是怪物》这本绘本就是一场想象力的大冒险。在书里,小读者可以见识到各种不同的怪物,有臭烘烘的臭恶怪,有滑溜溜的黏液怪,还有睡不醒的沉睡怪,还有毒尾怪,大眼怪等等等等。
书中一开始就说,不要怪我事先没警告过你哦,这种“激将法”一下就把孩子的好奇心唤醒了,他们迫切想知道,这本书的怪物到底多可怕呀。
打开这本书,好像开始了一场纸上的冒险,过了一关还有一关,每一关的怪物都各具特色,张牙舞。孩子会觉得新奇又刺激,但是这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刺激,最后这场探险的旅程进入尾声,小朋友终于松了口气,他还能得到一张勇气证书喔!这让孩子觉得“哇,原来我这么厉害呢,我才不怕怪物呢”。
通过这样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孩子学会了直面恐惧,进而战胜恐惧,获得成长的快乐。这种正向的积累也会让孩子越来越自信。就像书里一开始写的:你需要具备勇气胆量和耐心,才能开始这场挑战。
这本另类书的作者是G.V.西纳顿,是比利时的一位插画家,得过很多的奖,在他创作的作品里我们最熟悉的是《奇奇好棒》系列书。西纳顿的作品面向的读者面临层比较小,他是一位真正懂孩子的作家,他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孩子的想法来思考世界。他创作的绘本内容跟幼儿生活紧密联系,让小读者一下就能投入到故事里。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表现出一种戏剧性,把不同的怪物的特点给表现出来。会让孩子觉得更加有趣。还可以启发孩子思考每个怪物的特点,想象怪物的台词动作,看谁演的最生动最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