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文出自公众号——“艺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作者——秋天(微信号:yibenzhengjing8888)
(全文无删减改,秋天老师原创文章)
原文——
“我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我2018年读的书,差不多九十多本,书单我放在了文稿的最下面,你可以自行查阅。有人问我是怎么样一年读了这么多书,实话讲,其实没有那么多。其中有一部分书是2017年读过的,2018年又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所以今年读的新书并不是真的有九十多本。
读书速度太多,会导致忽略掉很多重要语句,并且看出歧义来,所以我看书速度还是很慢的。
求量并不是一个好选择,求质才是一个好选择。
我们前面有了年终总结、年终大课,接着这个专题,我们再来一个年终书单,讲一讲我看书的一点心得,希望对你能有一些帮助。
激活懒惰的大脑
人的大脑先天性倾向于省力和懒惰,所以那些刺激而不耗费脑力的短视频往往更能吸引我们的眼球,把大脑的注意力抓走。可你要知道,学习从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人类能成为万物之灵,和众多动物区分开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我们有了思考能力。思考是一种耗能大,费力的行为,这种行为与我们的天性不符。所以你会看到,为何有人是芸芸众生,为何有人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很简单的一个区别,有的人选择顺应人性的懒惰,有的选择抗衡人性思考。阅读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他出现在语言之后,根本不符合人类的天性,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会感觉到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思考,感觉到疲惫与不耐。你并不孤独,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所以你要克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开始改变你“认知习惯”。
在手机时代,我们习惯于屏阅读和碎片化信息,我们的大脑已经形成了一种认知习惯,即只喜欢短平快、刺激的信息。
这种认知习惯导致你失去了阅读能力。因此,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战你的认知习惯。比如,每天晚上留出一定时间来,阅读纸质书,这期间手机关机,远离一切电子产品,并且完成后给自己奖励。
这句话里面有几个要点:
第一, 你要考虑时间问题,不要一下子贪心的把时间弄的太长,第一天可以只阅读十分钟,坚持阅读一周,第二周在改成15分钟,第三周20分钟,第四周30分钟。
这样下去,在三个月后你基本能够达到沉心静气的阅读两个小时。还是那句话,别去贪心,如果你现在连十分钟的阅读都做不到,一下子两个小时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也不要觉得要花费三个月好像时间太长,你十几二十年都没养成的习惯,才三个月就养成了,这难道不是速成吗?
第二, 一定要读纸质书。
我说了,你得远离电子产品,这是因为所有app的产品经理都琢磨透了你的人性弱点,突然有一条消息蹦出来,你能忍住不点开吗?
一旦点开,那就前功尽弃了。而且,如果你阅读电子书,那依旧还是屏阅读,纸质书是最能培养你新的认知习惯的手段和方式。
第三, 一定要给予奖励。
不要让这个事情变得枯燥无味,把这个事情变得有趣起来。就像你打游戏,杀掉一个小兵就会蹦出金币来一样,给自己一个设立一个奖励机制。这个奖励一定不是苍白无力的,而是你真的渴望着要的东西。例如,你烟瘾特别大,那就成功阅读完一次,就奖励自己一根烟。再比如,你可以从工资里抽出一部分钱来,当做自己的奖励金,每次完成任务就能从里面拿出一笔来供自己娱乐。
总而言之,这个奖励必须是你特别想要,而且还能实现的。别弄个我一旦成功了就给自己买辆私人飞机,前提得是你真能买得起。一旦你屏蔽所有噪音,并且给自己奖励,逐步的挑战你的旧有认知模式,三个月之后,你将成为一个爱阅读,且能静心阅读的人。还是那句话,不要贪心,三个月一点都不长,一周比之前多加十分钟甚至五分钟的阅读时长一点也不少。一个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个月就能解决,你应该感叹这实在是太快速了。
知识网络的建立
除了培养阅读习惯,我们不能忘掉的是阅读的目的,即构建知识网络。而构建知识网络是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知识网络。
我们从小使用的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学到的是“孤立性”知识。比如,你要去背知识点,你会把一个个知识点分散开,挨个去背。这样的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大脑中的每一个知识都是孤立存在的,而不是以网络状存在的。这实质上违背了我们大脑的运行方式。事实上,大脑的记忆方式,是通过旧有知识链接新知识、通过旧有经验去理解新经验的方式。
比如,当我们去清洗船的甲板,是必须站在一个旧板子上去清洗面前的板子,等清洗完,再站到一个旧板子上面,把上一个刚刚踩着的板子再清洗干净。我们的大脑也是这样,他必须站在一个你已知、已熟悉的旧经验上,去理解新经验的。
举一个例子:我跟你说达克效应这四个字,你可能理解不了是什么意思。但当我跟你说,你看,你身边是不是有些人明明是井底的青蛙,明明特别无知,反而因为自己特别无知,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愿意去接触新事物?你仔细想了想,好像还真有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这时候我告诉你,这就叫达克效应,越无知的人越会觉得自己聪明,越会对自己评价过高。
刚才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旧经验去理解新经验的例子。再比如说,有一种记忆法,叫做记忆宫殿。什么是记忆宫殿呢?
比如,你要记忆pest(害虫),就用音译“拍死他”,通过拍死他这个音译来记住“pest”,害虫。
再比如,你要记住一堆无序的数字,不要死记硬背,而是把每个数字模拟成一个你熟悉的事物,例如1是大树,2是钩子,3是耳朵,4是拐杖,然后记忆数字的时候把这些图画编成一个故事。
你看,这些都是在利用大脑的特性,即用已经拥有的旧知识去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所以,学习的方法不是把知识拆散成一个个破碎的点去孤立的理解,你必须把一个新知识和你已经知道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你也就理解了如何去构建知识网络。
方法就是:不能去追求速度的阅读,而是每当你阅读到一个新知识的时候,第一时间停下来,去回忆你有什么旧的经验和它是相关的,是有联系的。不只是经验,还有你曾经学到的知识中,有哪些知识是和你学到的这个新知识是有关系的,他们是否能互相证明?他们是否异曲同工?他们是否互相矛盾?
由此,诞生出来了读书的两个方法论。
第一, 每当学到一个新的知识,都要去想与这个知识相关的五个例子,这就是在用旧经验与新经验相联系。第二, 每当学到一个新知识,就要去想你曾经知道的那些旧知识是否与新知识有所关联,又该如何关联。
通过这样的学习,你会发现你大脑里不再是零零散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四通八达、紧密相连的高速交通网。
此时,你的知识网络就开始不断地建立和扩大了。
心智模式的形成
我们刚才说了,阅读的目的是构建知识网络,而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你真的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参加人际班的学员,跟我讲了他上周遇到的一个事情——领导当面跟他借钱。这个事不大不小,但是借和不借其实背后有很大的考量的。如果是领导,他本身收入水平就比你高,找你借钱的数目必然不会是太小的数目。而如果借给他,那他会不会还呢?如果他还了,那一定是皆大欢喜。如果他不还呢?你能找他去要吗?找他要的结果,一定是钱回来了,关系没有了。所以,只能有两种选择,第一种,给钱,并且做好要不回来的打算。第二种,不借,说自己没钱。那如果借给他,还会有什么坏处呢?坏处就是,他可能下一次还会来找你借钱,而你为了不丢失关系,又必须还得再借给他。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决策,不借。
刚才那么一堆想法,就是在他脑袋里转了不到一秒钟,然后他就做出了决策。事后他才跑过来问我,这事办的对吗?我给他的答案是,办的对,绝对不能把钱借给上级,这是大忌讳。虽然他想的不全面,不能借给上级的原因还有很多,他的确没在那一刻全部想到,但是不到一秒钟的时间,他把我之前教给过他的知识一下子过了一遍,最终做出了决策。这就是把知识内化成了心智模式。
什么是心智模式?就是明确的告诉你,你在真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没有时间让你去查笔记,查资料,你只能用你大脑中的知识去运算出结果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联系
阅读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这个过程需要耗费脑力,需要不断修炼。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天道忌巧”,没有捷径。除了在大脑里形成知识网络,你还要把它拿出来不断地操练和实践,最终形成心智模式,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你看,这几重条件叠加下来,会让你的阅读速度变得越来越慢,但是却越来越有效。不要怕知识学不完,知识本身就是学不完的,你只用明确你的目的,始终不偏离就可以了。在你逐渐的用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阅读方式去修炼的时候,你的知识网络会变得越来越密集,运行速度变得会越来越快,也会更加的丰富。这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你在读书的时候速度也相应地变得快了起来。甚至你在看到前几句话的时候,你就能够知道作者在接下来会说什么话。这是修炼出来的结果。
因此,不要在一开始贪快,要把姿势摆正确,慢慢来,最终你的目的就会逐渐的离你越来越进。所以,我给你列出来的书单,有一些书是我之前读过,又拿出来翻了一遍,读的速度很快,有的书虽然是新书,但没逃出我的知识网络,它的作用只是作为补充和增添,读起来也会很快。而小部分的十几本书,是我读起来极其缓慢,不断操练的书,这些才是今年给我最大助益的书。
由慢到快,再到慢,再到快,这个不断地循环会让你的大脑网络变得越来越强。
因此,我在2019的全年社群课程中,会将这个方法贯彻到底。
每天都会有打卡,因为听到课甚至听懂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从今天听到的知识中举出五个相关的例子?是否能够把它纳入到你的知识网络中?是否在现实中不断地去实践和运用了?除了打卡还会有讨论、答疑、分享。不求多,只求每一个知识都能真正的融入到你的大脑中。
希望大家一同监督。
另外,在正式开课后,我们每周都会向大家去汇报一次社群的最新进展——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一周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想通了什么?
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你都不可能完美预演到所有的结果和过程,只有开始做,这个飞轮才会不断地旋转起来,事情才会被一个一个的想通,问题才会被一个一个解决。这是我2019年做的一项重大决定,我会把这件事情持续的与你分享。最后,今天我向你介绍的,是一种我认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希望能够帮得到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5243/bcf5bfcb64f1853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5243/dd4c9fd1bf1287a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5243/ffacbfcfdd44016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5243/69faa98f5f65f7d2.jpg)
全文完。
学会钓鱼永远比给你一条让你当下吃饱不饿的鱼更加重要。而我希望在今后的知识学习、个人成长,打造学习的方讨论等等的路上能够和大家一同前行,我希望得到并不是一盆今天吃了就不饿,但是明天还会饿的红烧鱼。我希望学会钓鱼,并且和更多人一起实践捕鱼的方法,用切实的个人成长来抵御这种的焦虑。
学习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从信息的输入-加工整理-建立体系-到内化输出的完整的一个学习流程。是非常漫长的。但它就像做饭的过程。只不过现在所处理的都是知识的食材而已。所以在今后,我会用最容易的理解的方法和语言,和大家分享学习背后的方法论,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方法论,我分享地不仅仅只是方法,还有切身的运用,例如考试、演讲、写作、读书等等。对于学习来说,我们需要的其实并不只是一些小技巧小经验甚至是套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精巧的系统,一个虽然见效慢,但是能一劳永逸,真正能够解决你的问题的学习系统。
所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想和我一起精进的朋友,我们一同前行,输出倒逼输入,相互督促,鼓励,一起进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5243/668ae7c5ab25806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