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首先,我想你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你的学习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是一件非常苦的事。可是从我上学开始我发现就了这个词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身边总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学习好像不是逆水行舟,而是顺流直下三千尺。但是一到自己身上,就又变成了“逆水行瀑布一样。这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时代“学如逆水行舟”毕业了“学如逆水行瀑布”
如果你是学生,你可能会想:“等我毕业了就好了!毕业了就不用学习了!不会再有人逼我考试了!”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理想总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呢?总是刻苦铭心的痛!
现在我们来想想:如果我们毕业了,找到工作了。好像的确不用再考试了,也没人逼你去学习了。但是不要被表面所蒙骗了!公司的业绩考核算不算考试?领导下达的任务算不算考试?而且有时候领导还会一次性地下达好几个高难度的任务!是不是细思极恐比考试还更加可怕?
表面上我们的确不用再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担心开家长会的事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公司的老板实际上天天就是在和你开家长会。表面上我们也不再需要去做家庭作业了,不再需要什么题海战术了,但是,想想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需要学习的东西是不是比这些题海战术的题还多的多的多?而且好像做也做不完!
的确我们可以不用再去上自习了,但是工作之后呢?我们也再也没有可以供自己去学习的大块的时间了。有时候我们想去考一个证书,但是呢?没有给我们去复习做准备的时间了。
所以,不是我们不努力,我们也在非常努力的读书学习背单词,非常努力的付费,买了许许多多的课程,希望去提升自我,希望去学习,希望做到一个大大的阶层跨越!但是为什么别人的努力获得的总能是知识,是成果!而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永远是更多的焦虑呢?
学习的“苦海”犹如诅咒一般
直到未来的某一天,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突然发现自己学习的噩梦在你的孩子的身上再一次的上演,再一次的轮回,成为了貌似无法逃脱的宿命。但是作为家长的你,又是多么希望能够帮助孩子脱离学习的苦海。多么希望他不要再去走自己曾经走过的那些弯路。可是你自己当年也是一个溺水之人,自身都不能够保全,又如何去教孩子去帮助孩子呢?所以,到了那时,作为家长的你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干着急。
这所有的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真的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所谓天赋上的差异吗?为什么我们付出了如此之多的努力,却没有收获想要的效果?所谓的阶层的魔咒真的无法打破吗?
对于我们如此努力的学习却收获甚微这件事,我有三个想法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学习方法没有跟上这个时代。
小时候在学校,我们都是用一大块,一整块的时间做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学习!那时候的我们是全职在学习。也可以说是在“真空中学习”。但是等到我们工作毕业以后呢?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必须要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而我所说的碎片化的时间和用手机来学习是不一样的。不只是学习碎片化的知识,而是要用碎片化的时间去系统性的学习,把碎片化的知识拼凑成一个整体!如今学习的时间和环境改变了。但是,我们的思维依然还是停留在学生时代,就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我们肯定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
如果你在想:“我什么时候可以有一大块的时间来学习?我什么时候能够不受工作、老板、家人的打扰?我什么时候能够有一个月的时间安安静静全职的学习?那么我司法考试肯定能通过!”如果你还是这么想的话,那么你大概率什么也学不成!为什么?因为只有彻底适应了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不断的将碎片化的知识,化零为整变成一个整体性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变成一个知识的大树,才有可能去解决你学习成果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的学习方法没有构成一个整体性的学习体系。
在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系统性的学习,这个道理非常简单,非常容易明白,但是真正要做到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需要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论。回顾之前,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我们可能花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去学习具体的知识。但是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真正的学会了吗?你会如何去使用吗?我们可能一直在学习具体的知识,但是我们根本没有学会如何去学习。
我们来想一想。我们在学校的那些学习方法是不是还适合毕业以后的工作学习?在工作中,我们的学习再也没有现成的教材了,任何的教材以及老师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找,我们变成了教材的一个制定者。但是你知道如何去编纂自己的教材吗?
在工作中,考试虽然不分科了,但我们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它就像我们的考题,可是呢?我们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我们都不知道这些问题需要考的知识是哪些,又何谈解决?
工作中的考试和以往的考试非常不一样,以往的考试,老师会给你划重点,而且会告诉你,我们这次考试不会考超纲的题目,但是工作中你遇到的问题可没有什么超纲不超纲了,很多东西都是你根本没有学过的,或者学过也学不会的知识。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变,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并没有很好适应。我们依旧用老办法去解决新的问题,这样的结果必然是频频受挫。这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是我们学的还不够多,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但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去适应这样新环境下的新学习,于是我们在这样巨大的现实挑战和缓慢的个人成长的张力中变得焦虑。在这种焦虑的情况下我们又会频繁地付费去买一些知识产品,但是我们买到的是什么?我们听别人去拆解一本书,觉得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讲的太好了。但是下次遇到另外一本书的时候,你知道如何去拆解去分析一本书吗?在知识付费当中我是那个付费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将来的某一天别人会来为我们的知识进行付费!”你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知识输出成产品吗?我们缺少的是一个科学学习的方法论!
第三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没有学习的工具,或者学习工具没有实践到极致。
30年前,乔布斯就曾经说过,电脑是人类大脑的自行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是说所有的创造者其实都需要有一个“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现在面对的挑战是在不断地升级的,但是我们的工具是不是也随之升级了呢?如果我们现在依然还是只是在用纸和笔的方式去做知识管理的话,没有升级自己的工具。那就相当于是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依然还在坚持的刀耕火种的方法。坚持使用算盘而不是使用计算机,这样必然会带来非常大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仅是学习学习的方法论,我还会教你使用一些学习的“利器”。举个例子印象笔记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软件,我会分享我是如何高效的利用这个知识管理工具。把学习的方法论落在实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不仅仅分享的是如何工具而已,我会深入这些工具背后的思维方式。所以如果你已经在用知识管理工具,也没有关系,因为一旦掌握了这个思维方式了,我相信你能够和我一样在这些已经趁手的工具上更精进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