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读书心理
《被讨厌的勇气》|你的不幸来源于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被讨厌的勇气》|你的不幸来源于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作者: 爱吃故事的怪兽 | 来源:发表于2022-09-01 10:44 被阅读0次

一、自卑感源于何处?

你学习成绩怎么那么差?你看xxx次次考班级第一。

你看,她好胖好丑啊!

不会吧,你真的连一米五也没有哎。

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能不能快点啊!

衣品真差,丑死了。

人家一个月轻轻松松就五六万,你呢?一个月连五千都拿不到。

你一定要有车有房有存款,不然谁愿意嫁给你。

……

图片来源于《被讨厌的勇气》插图

你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企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你放弃自己喜欢的足球和画画,每天待在家里写作业。

为了成为另一半眼中好看的样子,你一天只吃一顿饭,大量运动,甚至动用抽脂、吃药、整容等极端手段。

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你没日没夜加班,放弃兴趣爱好,放弃休闲娱乐,放弃健康。

但是你忘了。

让所有人都喜欢你,这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你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那些不想做的事,去讨别人的喜欢,尽力去活成家人、朋友、同事期待的样子。

然后,逐渐丧失真实的自我。

而当你无法满足别人期待的时候,你就会讨厌自己,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缺点,为此感到自卑,感到人生灰暗,甚至再也无法让自己感受到快乐。

可造成这一切不幸的是谁呢?不是别人,是你自己啊!

图片来源于《被讨厌的勇气》插图

二、自卑感是你自己捏造的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你也很害怕被他人否定。害怕被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

说白了,你没有被人讨厌的勇气,只能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所以你变得孤僻不合群,变得自卑不爱说话。而这一切,关于你的缺点你的自卑你的敏感你的脆弱,这些统统都是你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

天呐!这怎么可能呢?简直是胡说八道!

但事实就是如此。

比如你的身高1.5m,这个数据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并无优劣之分。

但在比你高很多的人的主观世界里,你的身高1.5m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带有劣等性质的数据。

如果你的主观世界也认同他们的想法,那么毫无疑问,你就将自己划到劣等的行列中去了。

很不幸,你为自己下了这样劣等的判决书。

图片来源于《被讨厌的勇气》插图

对,不是别人,罪魁祸首——是你自己。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也就是说身高1.5m无法更改。但是在主观世界里却能够任意去改变这一事实的性质和意义。

为什么相比让人很不愉快的1.5m身高是劣等身高,你不愿意去认为1.5m身高是一个很小巧灵活,更容易让人放下戒备的优点呢?

你要记住!

“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你的自卑源于你主观上赋予的意义,所以,在你主观选择1.5m身高是一个缺点的时候,你就无可奈何地感到自卑了。

可笑的是,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主观选择让自己感到不幸。

三、如何摆脱自卑,获得幸福?

1、利用好自卑感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但是自卑并不全然是坏处。

“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因为自卑,所以我们不满足于现状,进步向前。

如果学习成绩不好,那就多努力认真一点,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如果衣品很差,那就去参考参考别人的穿搭,去尝试改变自己的着装风格。

如果工作能力不够,那就去向前辈请教,去填充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增强自己的执行力。

随着努力和改变,我们在某些方面的自卑感就会越来越弱,甚至消失。

但是请注意,“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也就是说你不是因为别人的期望而去努力,而是因为期望成为“理想的自己”而努力,你不用去和别人比较,去和别人比较,那只会让你陷入更巨大的焦虑中。

你比较的对象是“过去的自己”,你的目标是“理想的自己”。

只要你的努力让你今天比昨天更好一点,更接近“理想的自己”一点,那么你的努力就是有效的。

还有必须提醒的一点是,可利用的健全自卑感,只存在于通过我们一定努力就可以改变的客观事实上,比如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生活习惯。

而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或者是一旦改变就要付出远远超过承受能力的代价的事实,这就要另当别论。比如已经定性的身高、原生家庭或者是某些天生存在的缺陷。

这些不能更改的客观事实,我们要用另外的方式去对待,那就是学会接纳。

图片来源于《被讨厌的勇气》插图

2.学会接纳自我

如果遇到了某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用去暗示我一定可以,而是选择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很不公平的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给予了不同于别人的东西。

有的人被给予了漂亮的相貌、外向的性格、良好的教育、足够的金钱;而有的人被给予了丑陋的相貌、内向的性格、糟糕的父母、拮据的家庭。

“我们无法去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接纳。”

比如,你没有幽默感,无法做到可以轻易地逗乐众人。没有关系,接受它。你很内敛不爱说话,没有关系,接受它。你的原生家庭无法更改,没有关系,接受它。

如果无能为力,那么何必去因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苦恼、痛苦和悲伤呢?而且无法改变并不意味着你一无是处。你可以朝着你能改变的方向去努力。

或许相比去做在人群中滔滔不绝的演说家,你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相比外向爱说话的人,你更容易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比别人更能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相比去怨恨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你可以去做一些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正如尼布尔的祈祷文所说,“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当你学会接纳自我,接纳“做不到的自己”,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不再将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别人的认可和期待中,将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能够改变的事情上,那么你将不会自怨自艾,你的人生将会简单得多,幸福得多。

图片来源于《被讨厌的勇气》插图

3.用“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去获取价值感,建立自信心

我们因为一直让自己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因此不断地去和同事、朋友甚至亲人去比较,去竞争,将他们当做敌人,以此来获取优越感和价值感。

但这样做,不仅会增加自己的压力,让自己的情绪不稳定,让自己处于长期焦虑的状态,而且还会搞坏原本可以和谐共处的关系。

其实,不用竞争敌对关系,我们也照样可以获得价值感,建立自信心。

首先,学会无条件信赖你的同伴(他者信赖)。可能就会有人立即反驳,无条件信赖与价值感、信心有什么关系?而且,无条件信赖看起来真的很蠢,极有可能遭到背叛。

其实,无条件信赖只是建立深厚关系的一种手段,而随时切断关系的剪刀握在你的手里。

你对某个人的无条件信赖是否继续拥有绝对的主导权。

图片来源于《被讨厌的勇气》插图

那么价值感和自信心为什么可以从无条件信赖中获取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在恋爱关系中,你无条件信赖你的另一半,你与他建立亲密而深厚的关系。从你另一半的角度来看,你无条件的信赖给了他个人空间,给了他尊重,给了他彰显能力的机会,对他来说,这是别人无法给予的,而这也正是你的价值所在。

更重要的是,另一半对你积极的反馈态度,也会让你对这段关系有更强的自信心。

那么“他者贡献”又是怎么回事呢?是需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吗?

不,完全不是。

“‘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自我牺牲。相反,阿德勒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对此给予警示”。

“他者贡献”说得简单点,其实就是让我们感觉到“我对他人有用”,从而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比如,为家人做饭做家务这件事,电视剧里有这样的一个经典情节。

妻子要出差一段时间,留丈夫和孩子在家,但当她回来看到家里被收拾得干净整洁,饭菜也热乎的时候,她感到很失落难过。

孩子察觉到了,所以和自己的父亲又重新将家里弄得一团糟,不做饭,只吃泡面。这时女人边骂边收拾,但感觉很高兴。

因为,她感觉到被需要,被需要也是一种价值体现。

这就是“他者贡献”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于《被讨厌的勇气》插图

当然,如果要想摆脱自卑真正地获得幸福,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正因为只有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将他人视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真诚地希望你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能够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建立自信,然后拥抱幸福和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你的不幸来源于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aj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