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信念温暖理想之花 ——读《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有感

教育信念温暖理想之花 ——读《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有感

作者: juanz娟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8-15 10:06 被阅读0次

            收到政协赠书,我选择了厦大附中姚跃林校长的著作《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毕竟这是所赠书目中唯一与教育有关的书籍。不脱离职业范围之内的阅读才是高质量的阅读。

            纵观全书,内容丰富,富有情感与哲理,缜密的思维、前瞻性的论证、有温情的教育情怀,折射的是姚校长的治校智慧与发展策略,堪称教育界的天花板。现将阅读感受总结如下:

    这是一位有情怀的校长

          在本书上篇“理想的温度”中,呈现的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校长,不忘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他把学生放在了教育的首位,以“生”为本,奔着“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为目标,潜心研究,为着他的“教育理想国”而努力前行。他提出“教育无非服务”的观点,在大众都在以引进优质师资与生源来提高学校声望的当下,他却在向内审视,把重心指向自己的教师队伍,用“培育和提升一流的教育服务品质”为行动指南,以优质的师资来培育优质的学生为导向。颠覆了“好的学校是以好的生源为支柱的”认知,正如姚校长所认为的,好的学校就跟好的医院一样,你把疑难杂症的学生培养优秀了,那么这所学校的声望就不言而喻了。是的,潜心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才是学校发展最现实的路径。

          关于校园文化,他说“人,即文化”,是的,人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文化。一所学校,不是你的校风校训有多么的霸气,理念有多么的超前,如果只喊喊口号,那谁都会,学校文化重在人,“人”即文化。如果单凭花里胡哨的表面文化来定位一所学校的品味,那太一叶障目了,真正的文化是有灵魂的,它体现在员工对制度的敬畏,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依恋,体现在师生对学校的热爱程度。依此可见,厦大附中赢在了真实,赢在了“以人为本、以德育人、自立立人、和谐发展”上。

    这是一位有温情的校长

          教育的初心是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做为校长,不要把自己定位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要学会俯视,应该有“山不言高自为峰,水不争鸣自深邃”的认知与胸襟,管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言行,要知道,校长本身先是师者,后是校长。

          有这样一位校长,看到学校草坪的一个拐角总是被学生踩踏,形成了刺眼的“三角地”,不仅仅是影响了美观,更重要的是这三角地反射出的是学生的文明程度和规则意识。他就下定决心把草种重新种上,还草坪以原貌,可事实是三番五次播种,始终不见草种发芽,究其原因,发现学生视而不见新土翻种,依旧在上面踩过,为此,校长再想新法,决定每天早中晚三次浇水,并且是亲自浇水,一来是地皮湿学生无从下脚,二来学生来来往往,都看到校长在不辞辛苦奔波在喷泉与草坪之间往复取水浇水,于心不忍,渐渐地学生自觉绕行或自发学校长给草坪浇水,天长日久,三角地发芽吐绿,继而郁郁葱葱,終复原貌。这位校长就是厦大附中姚跃林,就是这位日理万机的校长,依然把育人放在工作之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立德树人之底色。

    这是一位有思想的校长

          成长需要等待,教育需要静心。在各地教育管部门高声呐喊教育需要改革的当下,他却提出“学校为改革而改革就是折腾”的言论。他说“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是的,模式是事物的标准样式,教育可以有模式,课堂教学也可以有模式,但“标准”之外应允许有更多的“变式”。教师为何抵制教改?通常并非教师思想硬化、抱残守缺,不愿意接受新生物,而是因为相关部门将经验变成了束缚教师创新的枷锁 ,甚至置教师于改革的对立面。有效教学不能靠专家去臆测,而要靠一线教师去实践,好不好当然是老师说了算。真正的改革在教师,当教师时刻思考着怎样的方法才是最合适的方法时,“教改”自然就成了他的自觉行动。而姚跃林校长恰好就是教师们祈求“还教育一片净土”的聆听者与践行者。

            所以,你要问我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我会说“在不摧残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学生能愉悦的主动进入学习状态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的学校?——有着轻松愉悦的氛围、阳光健康的空气而不失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学校就是好的学校;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的校长?——有教育情怀,以生为本,理性对待现实,潜心研究教育,在追逐教育理想的路上,努力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的校长就是好的校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信念温暖理想之花 ——读《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bk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