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抅,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上一篇对众窍的描述,这篇对世人的描写。从对人的智慧、对待事情的看法、睡眠质量、与外界的交流、心理、言语等都有极端的描述。说他们如此表现正如萧条的秋冬走向衰败;他们沉浸自己行为里而不能自拔,不能恢复自然本性;他们正如被绳索束缚住了心灵,完全堵塞,像废旧沟渠的源水已经枯竭;他们的心灵走向死亡,再无生机可言。他们所表现万般情绪犹如“乐出虚,蒸成菌。”。人表现的形态日夜交替变化,而不知为何如此。只要知道这些形态从哪里发生的,就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是维物辩证关系,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相互作为参考系,才能知道彼此存在。我想到还有个维心辩证关系“我思固我在”。这样认识彼此能接近事物本质,然而不知道这样作是什么在驱使。若有“真宰”,却找不到它在哪里?这是庄子从上帝视角去看待问题。实践得验证有,却不知是何形态,存在却没有表现出具体形态。我想到了是“暗物质”,知道有,但至今都没有找到。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庄子以人对身体某一部分器官的偏爱,使组成身体的器官有了等级之分。导致人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是“真君”存在,无论它存不存在,它都不会增溢和损坏。我想到一句诗:“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虽然用在这里不太合适,我想说的是人如何看待“真君”,它都会在那里,不增不减。身体天地所生,要秉承万物的规律,不要忘记最后如同万物一样也会消亡。
庄子提到“真帝”、“真君”,是自然规律和真理。它真实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怎么去认知它,要做到“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这样才能全面,才能把握事物本质。不能觉得掌握了一些,就偏执地觉得懂了一切,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