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未来收入更高?

作者: 艺迦迦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17:55 被阅读10次

    01

    在《何帆报告》里,做过这样一个对比:

    一直,我们都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大家争取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学大学里最热门的专业,最后进最热门的行业。我也要让孩子这样做。

    可是何帆老师说,个人奋斗,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出人头地,这些都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才会出现的特有想法。

    现在的现实中,想要比别人跑得快,站得高,就要重新布局孩子的教育,找到自己真正的“部落”。【“部落”指的是一批原本和你非常陌生,本来是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却能够和你分享共同的价值观,能够平等而且合作地跟你一起参与公共生活的那群人。】

    何老师还指出,新时代的N型波浪曲线:

    在未来,仅仅靠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脏活累活挣的钱越来越多。

    具有专业训练的熟练劳动力收入会更高,这是第一个小的波峰。

    随后,收入水平会急剧下降。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收入水平是最低的,这是一个波谷。

    再到最后,那些最具有创造力的天才人物收入水平一定是最高的,这是最高的波峰。

    他在面试学生的时候发现,现在的学生个个都一样,都很优秀却无法区分彼此,看不出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所以,我们应该跟着潮流让他们成为千篇一律的“优秀者”呢?还是成为一个卓然不群的弄潮儿呢?

    02

    对我们的启示:

    《罗辑思维》在跨年演讲中,其中一个主题是“小趋势”。

    为什么有“小趋势”的提法?

    因为没有大趋势了。

    2018年,连高速发展了几年的房地产的都前途未卜,各行各业似乎都迎来了“寒冬”,裁员、冻结招聘的消息不绝于耳。

    虽然我们对于经济研究不深,但是我们也知道钱不好赚,日子不好过了。

    原来稳定的工作,可能就变得不再稳定了。

    前几天,导师群里,一个在政府部门的同学群里问老师:

    体制内的人是否应该尽早跳出去?要不然温水煮青蛙,真正不得不走出去的时候已经无能为力了。

    可见,即使手捧铁饭碗的体制内人士也开始考虑应对“寒冬”。

    虽然,经济不景气,但是我们依然看到很多人在这样的形势下,依然可以逆势而为。

    他们有什么样的底气?

    能在市场中获得收益的特长。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网友帮助她的老师转发了一个“圈钱”的写作培训营的广告,对这些广告我是免疫的,但是她说她老师一年在“凯叔讲故事”这个公众号上上稿80+篇,按照头条2000块一篇,可以算算她光这一项就收入不菲,更何况她还一直在看着培训班。

    所以说,有一技之长的人好过冬,当然这个一技之长指的是市场需要的。

    03

    对我们教育子女的启示:

    每个家长似乎都很焦虑。

    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自家孩子还弯在自己的臂弯里的时候,哪里都是好的。可是一旦孩子长大,接触到其他的孩子,有了对比,那么一定就会有前后优劣的对比。

    这个时候,家长的心就更加脆弱了。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比拼各种才艺,长大后更是学习成绩,各种特长的大比拼,光是辅导作业就耗尽了无数老母亲的心血。

    可是,即使是父母买学区房、走关系,甚至缴纳高昂的择校费,为了就是学着孟母三迁,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实,我也一样。非常焦虑。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还没有搞定孩子的入学问题。去个好学校吧,距离远,一个人接送显然有点吃力。

    更何况,传闻几所好小学风气不好,不仅老师作风不好,而且家长也跟着作风不好。原因也很简单,好的学校,好多人挤破脑袋想进去,每个班级尽管已经超员,可是接纳能力远远不足。所以,老师就成了家长门争取来照顾自己孩子的关键。

    就算家长们费劲心力把孩子培养出来,可是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并非是学历越高生活地越好,而且以后可能更加不是如此。

    那我们能做佛系家长吗?

    其实,也做不到。

    我想我们应该做的是:

    给孩子提供尽量好的环境和条件。更加重要的不是去比拼孩子跟最好的孩子的差距,而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学会跟有共同兴趣的人相处。

    或许这就是何帆老师说的“参与部落”。

    思考100个问题:44/100,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在未来收入更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d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