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立春,也是第一个工作日。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请世界非遗成功。然而事实上,申遗成功拯救不了粗糙的生活,24节气挽救不了粗粝的灵魂。
过惯了四个季节的我们,总会在年尾感慨韶光易逝,光阴虚掷,故而捶胸顿足好不后悔。如果把一年看做24个节气来用心过度,感知天地时节,用科学的态度了解古老的智慧,这才是中国精致生活的原本。
如何记住这24个节气呢?顺便怎么过那几个重要的节气呢?
立、分、至
四季
“立”者,始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年四季的时节在开始时就“立”好了,接下来就期盼着最好的春夏秋冬到来。
既然刚刚立春,这个节气你应该怎么过呢?早起早睡以养肝,不要过早减衣,每天梳头百下,多吃韭菜香菜,少吃补品和盐。
祖先还从天文的角度划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意指平分了昼夜,“至”则是极的意思,这是四季中最典型的气候,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昼长、秋分黄叶天、冬至雪临门,两个简单的汉字,写出了四季最诗意的分界点。
暑、寒
冷暖气温
暑:24节气中,形容温度的节气只在夏季以后出现。“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一年中炎热的开始,大暑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是唯一一个在秋天仍与“暑气”相关的节气,“处”是终结的意思,这分明指的是秋老虎,它预兆着这一年的热即将被季风吹走。
寒:小寒是一年中气候冷的开始,大寒则是这一年最冷的时候。
雨、露、霜、雪
降水量
春天开始下雨,是因为从冬天复苏而来的生命需要雨水的滋养。雨水时节,冬雪融化,我们开始告别冷冬,雪化为雨,淅淅沥沥地开始了在春天的序幕。谷雨则是一年中降雨最充沛的时候,它促进着谷物茁壮成长。
春雨降落,预兆秋天的收成,但好的开始只是成功的一半,并没有真正的“靠天吃饭”不劳而获。介于此时,还应预防雨水对健康的影响,切记注意保暖,小心受凉,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到了夏季,我们不再看到与降水相关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热和麦稻蓬勃生长的物候。
秋天来临,早晚温差变大,空气中的水分凝结,露凝而白为白露。白露的人文含义之一是启蒙,说明蒙昧正在其中。古人认为露水干净具有神力,认为可祛病延寿,其中汉武帝最迷信这个,史书记载,汉武帝为了取得来自上天的纯正清露,以求长生,建造了高达二十丈的铜质承露盘,相当于现在18层楼的高度。只是没求来好结果,最后被一把天火毁了。
寒露在秋分后,此时露水已寒,直至天气渐冷,河边的萤草开始出现白色的霜,称为霜降。
而冬天带来的雪是吉祥的预兆,小雪是开始下雪的时节,大雪则指雪量增多,银装素裹,俗语道“大雪小雪又一年”,冰天雪地的季节里蕴藏了年的希望。
蛰、清、满、芒
物种时节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面的动物。
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应肝的属性。此外,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要注意严防。
清明意指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清明后雨水增多,自然由阴转阳,这时要注意清泄肝火,以防肝气升发太过或肝火上炎。宜清凉的寒性食品,并减少甜食和热量大的食物的摄入。此外,清明也很适合踏青郊游放风筝,宜室外活动。
民间曾有谚语: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是指麦类夏熟作物开始饱满。大自然如此,人也如此。人体的生理活动在此节气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所以人体应及时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这个节点,吃点好的很重要!
再等到芒种时,便可收割麦类有芒的作物。此时雨多且潮湿,天气闷热异常,极易伤脾胃。另外,由于经常生吃食物、痢疾高发,要注意防范。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每段时间都有可感之物,都有人与自然人心相合的美好经验,也都有一部适时而为的行动指南。不要只是一味地挤压时间,忘了时间的本质。“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