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古今同理,心情不好时,游远登高可能是文人墨客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也准备附庸风雅一番,在代码的世界里待久了,就想出去转转,跳出去自己的圈子,回望下我们当下的生活。而地点,自然选择在了神往已久函谷关。
随后把这个想法跟老司机说了,老司机爽快答应。
老司机,是跟我合租的一位咸阳小伙儿,生活放荡不羁,为人耿直爽快,经常欺负年幼无知少女。我俩互赠外号老司机,但很显然与他比起来,我这个老司机当得名不副实。
哦,忘了说了,选择与老司机一块儿去那儿除了他跟我同样爱好历史、喜欢去一些有历史感的地方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原因:他有车。
老司机由于放荡不羁,所以人缘广,呼朋引伴叫来五个人,另外还有一辆车。于是我们一行七人向函谷关进发。
潼关
出发那天,古城西安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打在车前玻璃上的雨正好能被雨刷刷开。我担心雨天路滑,问老司机此行还能成否,老司机一脸不屑:这雨算啥,只要不下暴雨,都能成行!就佩服陕西汉子吹牛皮不打草稿的霸气。
函谷关在河南灵宝市,路经潼关。于是选择在这先游玩一番,谁让我们自己有车呢?
潼关潼关位于黄河几字,竖弯钩那一个弯钩转折处。北临黄河,南接秦岭,建于东汉,地势险要。
潼关可惜去时,烟雨霏霏,景点又在修葺之中,所以行人稀少,特别稀少,因为只有我们七人。雨天里的潼关,显得格外有气势。看着山里的阴云密布,仿佛看到了十万征人,兵出潼关,视死如归的精气神,令人不由一震。
想起了老杜的《潼关吏》,“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二、风陵渡
潼关对岸,就是风陵渡,是黄河仅有的几个南北渡口之一,不得不说渡口名字起得真TM有诗意。
风陵渡黄河大桥去风陵渡,需要从黄河大桥过去。于是驱车过黄河。
读书少,第一次对风陵渡印象深刻是在读金庸的《神雕侠侣》时,还记得里面描写了黄河刚上冻,船不能行,又不能通人后,来往过客被阻风陵渡的场景。其时,客栈外北风萧萧,大雪飘飞,客栈内,炉火通红的场景,这样简单直白的白描,读来特别令人舒服顺畅。记得有类似的感觉还是在读水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所以对于风陵渡这个名字印象很深,直到这次成游,方知风陵渡就在潼关的对岸。
当然,去那里因为还有一篇网红文章,叫《十六那年,风陵渡口》,虽然文章没有读过,但是想来以金庸的见识和阅历,选择让郭襄和杨过在这里见面,定然有其原因,所以无法不让人心向往之。
十六那年,风陵渡口果然,景区还专门为二人的故事塑了两尊像。虽然,个人感觉不是太好,郭襄显老,杨过无神,但是慰情聊胜于无,有个让人缅怀爱情的地方总是好的。
风陵渡小镇有小吃一条街,去时天气不好,镇里寂寥空旷,整条街只有我们七人的步伐,显得小镇格外安静。这条街里面有家店叫“火烧夹肉”,吃起来特别不错,如果有机会故地重游的话,首先要来这里尝尝这家店的饼,只是不知道彼时彼刻又是何年何月,彼时彼刻,这家店还在否?
火烧夹肉小吃过后,就去风陵渡口看看。
风陵渡口一般的景点,稍微有点故事都会大肆装扮,这里竟然没有立一个碑?我们不解,问店家老板。
老板很实在:谁说没有招牌,看上面的不就行了么?我们抬头看,竟然是类似于广告牌的东西,微感失望。老板道:景点重要的是景,要这些形式的东西干什么?再说了即使有,也是现代人立的,有什么意思。话糙理不糙,顿悟!
这个季节,黄河不是汛期,所以黄河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宽阔,但是看起来还是颇为开阔。古时候,黄河当然会比现在的更有气势,更壮观,称之天险,宜其然哉!
风陵渡黄河渡黄河,进陕西,有两个渡口最为有名:一个就是风陵渡,另一个就是蒲阪津,也叫蒲津渡,位于山西永济,就在风陵渡往北四十公里处。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一本书,讲得都是一些小众的景点,其中就包括蒲州,写得很是有味道。
游到兴起的我们自然选择了此作为下一个目的地。
三、蒲州
蒲津渡在黄河竖弯钩的转折处稍上一点。所以开车四十分钟左右就到了,选择这里除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里有一座名楼,楼的名字叫鹳雀楼。当然,比这座楼更有名的是一首诗,叫《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这首诗,大概上过学的无人不知。
仅有二十字,却使这座楼声名鹊起。没有华丽的词汇,没有矫揉造作的感慨,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姿态,却被评为唐代五绝之冠,也许是因为它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境界的提升在于永不满足,而遗憾在于人生有尽。这二十字,使王之涣被永远铭记。
鹳雀楼 鹳雀楼园区园区不大,只有孤零零一座鹳雀楼。楼是零二年才修复完工的。原来的楼毁于元。
中国的名楼能留下的,大部分都是假的,滕王阁、岳阳楼、黄鹤都逃不脱被毁的命运。不过有一个能让我们感怀的载体也就算很好了,让我们能铭记那一段辉煌的历史与那一群风流人物就好了,这也算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要怪就怪我们中华民族好斗多战了。
天气一直是阴天,看到了旁边的中条山,也看到了奔流的黄河,没有看到依山的白日,不能不算是一个遗憾。
在鹳雀楼旁边还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寺庙:普救寺。西厢记爱情故事的发生地。古人今人都好这一口,美好或者残缺的爱情总是让人动情,哪怕即使没有在现实发生呢?普救寺一样,风陵渡亦然。
从鹳雀楼上下来,天色已经快黑了,时间匆促,就没有进去普救寺,只在外面看了看,叹口气进了车,路过蒲津渡,只是路过。
三、灵宝
夜路。
再度跨过黄河,到了潼关,从潼关向西走高速到灵宝。开车一个小时左右。
到了灵宝,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灵宝市是一个县级市,只有一个小县城大小差不多。解决了住宿和晚餐已经是晚上十点。本来打算回酒店休息,不知这时突然冒出来一个声音:要不咱们KTV去吧。
从西安走了两百多公里路到灵宝唱歌,不得不说年轻人就是有活力。可是,当晚自己却出了状况:感觉像是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不得不自嘲:河南的水土真硬!
回酒店睡了一晚上,竟然扛过去了。不得不说:这半年多的健身还是收到了奇效了,爬山不喘气,过水不晕船,感冒不吃药,过冬穿薄衣。
老司机累了,一晚上,感觉旁边睡了一个巨型发动机,震得头疼。好在我入睡比较快,醒来已经九点多了。
洗漱,吃过早午饭已经是十一点。
出发,直奔函谷,大约二十分钟。
到了景点,门票价格每位八十。还是老司机有经验,买票找黄牛。仿佛又get到了一个新技能,以前光知道去景点办假证,没想到这都能找黄牛。
于是两头黄牛过来了,商量定价格:每人四十。黄牛还真管用。
说是这个地方有个后门,带我们抄小路走。景区附近是个果园,从果园里一条小路穿过去,就到了函谷关园区里面。
园区有三千亩。里面栽满了修整好的柏树,直直的,像北方常见的白杨。
柏树园区中主要有两处大的景点,一是:鸡鸣台;二,函谷关。
鸡鸣台,“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徒耳”。没想到在战国时,声名赫赫的孟尝君,到北宋被王安石黑出了热翔。
在读史记的时候,就觉得这所谓的四大君子,是法治外的地方,只要有犯事的,只要这四大君子同意的,都可以在这里来寻求庇护,所谓的收养门客的地方。
门客,良莠不齐,有文青也有流氓,各色人等都在这里汇聚一堂。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篇微博的长度就黑了孟尝君,但是不得不说,这道出了门客文化的弊端,对于战国、汉初期间的门客文化还是有必要一探究竟的。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名人读书就是爱思考,细致,往往可以从别人看不到的角度去看问题。所以这一百多字才流传到今而不废,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应该不是他黑孟尝君而是他的读书态度问题。
鸡鸣台鸡脖子上挂满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取吉祥如意之用意。孟尝君还是那个孟尝君,吃瓜群众还是吃瓜群众。
参观完了鸡鸣台,就去了此行的重点:函谷关。
函谷关豁! 果然气势不凡!
这个门面朝东开,攻破此门即入关中。
不知道这三个字是谁题的,笔力雄健浑厚,充满了沧桑。太隽秀的字显然不适合这里,这里不是秀才比文章的地方,这里是战士操刀搏命的地方。
《过秦论》耳熟能详,辞藻华丽,当年真是可以倒背如流,直到现在也可以背上几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到了这里,同行的七人中不时有这篇文章的句子冒出来,七个人大概可以凑齐这篇过秦论。
函谷关沙盘图这个沙盘显示了这个景区的全貌,可以看到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之险要。可以想到,六国军队浩浩荡荡向西进发,到函谷关逡巡不敢进,秦人开关迎敌,六国士兵流血漂橹的悲惨和无奈。
刘邦从武关入关中,封函谷,防项羽。项羽派黥布竟然攻破此关,于是有了后来的鸿门宴。当时就在想:如果项羽脑子再好使一点点,那简直就是秦末风云中的一个 bug。
函谷关实景可以看到,实际中的函谷关仿佛没有模型里面的险要一点。导游道:地貌已经发生变化,土质疏松,泥沙下落,垫高了谷底,相对减弱了函谷之深,于是看起来也就没有那么险峻了。
但是,函谷关永远是函谷关。
写在后面
行程路线七人这样快乐的两天就这样结束了。一直不太喜欢去太大的景点,因为现在太大的景点往往被过度包装,反而一些比较小众的景点还能保留一丝古朴的味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些关口在书上可能就是一个符号,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真实的感受。没去之前,感觉自己去了一定会有很多东西从胸口汹涌而出,可是到了历史的脚下,心里却无比平静,感觉自己像一粒尘埃,就这么在岁月中飘来飘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