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这里,我虽不愿一辈子在这,但我死了一定要回到这儿。
————故乡!
如果有一天到了无力挣扎,没法折腾的时候,我会选择回到故乡,回到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我会在屋前种上一些树木和花草,在一旁圈块地造成池塘养些鱼虾。我会把我的经历编成故事讲给村里的小孩子们听,就像小时候奶奶在篝火旁给我讲故事那样。如果那时候村里还有孩子的话。
所谓故乡,就是你无论走到何方,在你心里始终有一个角落用于安放回忆,每当你远在他乡时时常想起的那片土地,就是故乡。疲倦也好,忧愁也罢,当你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见到熟悉的人,你就会感到心安,踏实。你从来都知道那里有你日夜思念的亲人和想要照顾一生的人,除此之外还有你整个的童年记忆和少年轻狂。
我人生的前半部分都梦想着逃离故里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而中间有一部分时光是无奈的不得不远离故里,并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希望人生后半部分可以不再遥望归途,不再期盼归期,不再拘束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故乡不只是山高水长,理想不只是诗和远方,于我而言,有一种叫做“情愁”的东西,他凌驾于很多事物之上。
故乡多山,山高而险峻,重重叠叠,远远望去,一座座群山就好像一条沉睡的龙,不需要任何美丽的装饰,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完美的奇迹。在阳光下,远处山林青翠,道路蜿蜒崎岖,远远的看上去就像是一幅画。
习习的山风,处处透着凉意。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急躁,只有寂静的山林和鸟语花香,还有五颜六色的野花争奇斗艳。
若水是山的相思,则云是天的衣裳。有山的地方必然有水,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定会有蓝天白云。
我家门口就是河流的主干,有无数小溪流水都向这里汇聚而来,以致河水常年流淌不息。溪水涓涓细流,绿油油的水草波光荡漾开在两岸,鱼儿欢快的在水中游来游去。那蜻蜓点水荡起圈圈涟漪,像手巧的渔家少女编织的网,好生动人。
山高水长,林深水清是故乡留给我的美好记忆。是不可多得的美好。是城市无法给予的情怀。
儿时的记忆里,没有手机通讯,也没有各种新奇的玩具和漂亮新衣,更没有一元以上的零花钱,有的只是响亮的鞭炮,满地黄泥和五颜六色的弹珠,还有陀螺旋转的影子和木剑击打的叫喊...可那时候我们都是快乐的,虽然没有享受到现在的孩子们的乐趣和物质生活。可那时的我们也正如现在的孩子一样快乐,也许更有之。
小时候我常常逃课去河里捉鱼,不是为了要饱食一顿,而是为了好玩。我喜欢养鱼,虽然我总是养不活,可却乐此不疲的捉鱼来养,全然不知道自己残害了一条条生命。我们信奉大自然生存法则的弱肉强食,却也强调提倡关爱生命,关爱自然。
我喜欢下雨天气,主要是喜欢雨滴下落的优美弧线,喜欢听雨水落在地上发出的嘀嗒声。若雨小一点,那声音就像是爱人在耳边的细腻呢喃,叫人心生柔情。
可是我儿时是极其讨厌下雨的。但凡下雨小路上定然全是稀泥,出门行走是极为难受的,不小心还会滑倒在地。
早些年老屋是用稻草和茅草做的屋顶,一旦下雨雨水就会沿着草寖透下来。此时就需要搬来盆或桶接住滴落下来的雨水。虽然很讨厌可是我不能抱怨,雨水可不会因为我是个小人儿就怜悯同情我。偏偏故乡雨季频繁,可是这样也挡不住我对故乡的喜爱。后来老屋屋顶用瓦代替了茅草,就再也体会不到雨水落屋的烦恼。
春节过后就快到了播种的季节,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勤劳的人们不甘愿享受清闲的日子,纷纷拿起农具投入这场耕种的战斗。
早先的人们都不谈钱,只讲帮工。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给三顿饭便罢。那漫山劳作的身影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充满了故乡的味道。
人生一世总有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
当我踏上火车离开的那刻,我就知道从此以后故乡只有寒冬,再无春秋,更无盛夏。
每次回到故乡,发现故乡变化挺大,从村庄的气息中读出了几分凄凉。村庄安静的可怕,茅草换了新瓦,黄土上覆盖了一层水泥,没有了记忆中的泥泞小路,也没有了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走在水泥铺就的田埂上,没有了拾稻穗的孩子们,没有了大树底下的欢声笑语,也没有了二胡和喇叭的悠扬。
生活越来越好,却也忍不住感慨万千。这变化如此之大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很高兴竹林深处的那颗梧桐树还在,它依然挺拔粗大,只是多了些历史的沟纹,多了些许时间的沧桑。儿时的我总想把它砍倒,请上好的木工师傅把它做成棺材,等我死了以后用于睡觉。可是总被爷爷责骂我:小小年纪胡说八道,还被要求吐口水“呸呸呸”。那时候我在想是不是爷爷也看中了这棵树,要留给自己用。现在我已经放弃了这种想法,我只希望它好好的活着,万古长青。它承载了我对故乡的回忆和对过往的怀念。
叩问心灵,于万丈红尘中寻走了一遭,终知归途。历经风雨过后 ,安知故乡。也许生活缘故无法身居故乡,但我死后是一定要回到故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