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道,一个玄妙高远的话题,以我肤浅的认知,本不足以思考它。但当我在国学经典中多次读到关于天道的论述时,明明感觉到古代先贤先哲们虽然道派不同(以儒家、道家为主),主张有别,但他们对天道的阐释存在着某种关联性。于是,一意孤行的梳理起来。
终究是浅陋之见,轻易示人,很是忐忑。庄子说:不能计较,一计较就执着了。释然。
天道,顾名思义,就是宇宙运转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有人说天道唯心,是精神性产物;有人说天道唯物,属客观存在。我倾向于后者,以为天道就像横亘在天地人间、万事万物之中的一条硬杠杠。千百年来,人类对自然的探究和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天道从来不变,就如四季轮回、日升月落,万物生长、生老病死,甚至一块石头的质朴、一簇树木的年轮,都蕴涵着天道。
天道靠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摘自《论语》)。上天只是遵循“道”的法则运转,从而产生万物。但上天从来不会告诉人们其中的“自然规律”。所以,天道需要人们自己去发现,去领悟 ,也就是“悟道”。
古人体悟天道首先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尚书》记载,帝尧敬顺天道,取法自然。“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尧帝命令观测天象的官员记录日月星辰的变换规律,四季不同的景象,以此指导人民依照时令从事耕种、渔牧、狩猎、航行、营建等一切民生日用之作息,以便取得更多收获。在完全没有科学技术的上古时代,人们观测“天道”纯粹是为了生活上的迫切需要。
《尚书》还记载,虞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意思是,用美玉做成的浑天仪观察日月星辰运行的法则,作为人民稼穑农事的依据。再次验证了古人探寻上天运行规律是为了生存的需要。
《史记》记载,远古时代的轩辕帝“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轩辕帝运用观察的方法,记录太阳运行的规律,推算历法,发现生与死的道理,总结存与亡的原因,依照“天道”播种百谷草木,指导百姓劳作,从而获得生存的能力。这是我国先民向天空悟道的第一步,也是与《尚书》记载相吻合的。
天道行,百物生。天道赋予每个事物自然属性,让每个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去发展和生长。所以,天道是产生万物的原因,但天道不是万物,天道不会随着万物之变化而变化。“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摘自《庄子·天道》,自古以来,天道的运行从来没有停滞过,所以万物生成,人类繁衍。
天道是没有私心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摘自《老子·道德经》)、“泽及万世而不为仁”(摘自《庄子·天道》)。天道不偏不倚,好的坏的都同样对待,可以毁坏万物,也可以泽被万代,让万物自行变化繁衍。天道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哲学。
从天道的自然规律中悟出价值规律,推进做人做事的“理”,这是先哲们对天道探索的另一个思想高度。
《庄子·达生》提出“以天合天”的观点。庄子说,人的天性要合于天道,人应该用那些本身最合乎规律的事情去应对规律。如果不合乎天道,“逆天”了会怎样?按照老子的说法,天道“韰万物而不为戾”,天道是物质世界中不可破灭的必然性,会摧毁一切妨害自己的事物。所以,人要敬畏天道,要顺着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去做人做事,永远不要和规律较劲儿,这样才能随顺遂心。
“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摘自《庄子·在宥》),如果不明白天道,也就是不明白自然的运行规律,就无法保持人自身的天赋本性的纯粹。老子认为天道“有无相生”、“祸福相倚”,意思是说,有和无相互转换,轮流作为得,轮流作为失;祸是造成福的前提,福又含有祸的因素。总之,万事万物相互依存,此消彼长,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也是天道。这是在提醒我们,在顺境时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逆境时不放弃希望,积极进取。
天道酬勤。从古代先贤先哲的思想中获取人生智慧,在生活的道场修炼出一颗平常心、敬畏心、感恩心,恬静淡泊,勤勉笃行,也许是人生最好的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