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

作者: tang32 | 来源:发表于2021-12-22 12:19 被阅读0次

    读山月记中的李陵

    李陵投降匈奴。不是那么旗帜鲜明地投降,是被活捉了,被优待,不出力也没关系。即使李陵心中盘算如何逃脱,如何利用机会杀了匈奴王。可是在汉武帝以消息听来,那就是叛国了。叛国的名声永远遗臭万年,妻儿老小自然是保不住了,家族也深蒙其羞。

    小小太史令司马迁因为说了客观的话即受宫刑。既然被这样误会了,李陵似乎没有回头路了。尽管被汉武帝知道的李姓将军帮助匈奴训练军队并不是李陵本人,但他的家庭因此被杀。想到年迈目前和年幼小儿被杀,谁还能够毫无恨意而对汉朝一片赤忱呢。国是大家,家是小国啊。

    李陵如此沉默,遇到苏武后除了矛盾之极是更深的沉默。看起来,苏武的姿态才是永远没有叛国。而李陵这样的经历,就是叛国了。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接受不了叛国者。最初李陵绝不为匈奴效力,但匈奴仍是有待,甚至他还与其中一位王子颇为赏识,有过交情。

    真可惜,李陵一直认为自己并没有叛国,而是被俘虏而已。但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旗帜鲜明,否则在媒介不发达的当时,怎么去保证汉武帝听风是雨呢。需要向苏武那样的姿态,汉朝便听风只能是风,而不是雨。

    所以如果我是李陵呢,读者是李陵呢,应该怎样做呢。

    苏武并不是觉得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汉朝才决定被流放也不屈服。从李陵眼中的苏武看来才明白人应该有所执拗与执著,在特殊的时候才会选择决绝。不会因功利性的思虑而态度模糊。因此李陵在被俘虏的任何时候表明态度,都是正确的决定。即使是因被汉武帝误会家人被杀之后,也不晚。家人自然十分重要,但身前身后名,就不管了吗。不是为了赚取名声才应如此,而是人都是有归宿与肯定感。如果一直模糊地待在匈奴,和投降有什么区别呢。难道只有效力匈奴才是真正叛国与否的边界?李陵之身还抑郁难解,似乎还情有可原。我觉得他就是糊涂而已。不要怨汉朝误会他叛国,不要怨汉武帝误杀家人。如果被俘当初就豪不含蓄地姿态决绝,而不是误判可以自身杀敌,以当时只身杀身成仁,至少不会就被认为投降叛国,家人也不会被杀,甚至会保有哀荣。

    总之,在大是大非面前,一个人应该有表面鲜明立场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jq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