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原文为:“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易经之水火既济卦,其初九爻辞为:“曳其轮,濡其尾,无咎。”曳其轮,拉住车的轮子,就能控制车子的行进。
故偷梁换柱原文意为,采用措施的办法,使友军不断变更阵型,借以暗中调动友军主力,等到他自趋失败之时,我方趁机控制住它。就像拉住大车的轮子,从而控制车子的行动一样。
偷梁换柱关键在于换,用己方力量去替换对方力量,最终达到将对方化为己方,为我所用的目的。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本意是趁友军与敌作战不利时,借机兼并它的主力。不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也可用于对付敌军,用计使敌军频繁变更阵型,主力不断被调动,从而露出破绽,我军则可趁机攻击其弱点。
南宋宁宗在位时,其子均早夭,遂立堂弟沂王赵抦的继子赵贵和为嗣,并改其名为赵竑。下诏曰:“皇侄、福州观察使贵和,沂靖惠王之子,犹朕之子也,重厚英敏,天禀夙成,属近且贤,闻于中外。蔽自朕志,爰举恩徽,以昭立爱之义。夫计安天下,强本为先,亲亲贤贤,厥有古始,非朕所得私也。其以为皇子,改赐名竑。”从诏书来看,宁宗认为赵竑“属近且贤”,“强本为先”云云,显然是以赵竑为皇储、准太子。
当时南宋朝廷大权掌握在宰相史弥远手里。赵竑对史弥远擅权专政极为不满,多次表示登基后要窜史弥远于海南岛。史弥远甚为惶恐,曾私下欲结交赵竑,改善两人的关系。无奈赵竑年轻气盛,不但没接受史弥远的拉拢,还将史弥远送他的奇珍异玩直接摔碎。
史弥远当然不是坐以待毙之辈,于是密谋来个偷梁换柱,另立皇子。他派心腹在浙江绍兴找到流落民间的宗室赵与莒,并在赵竑被立为皇子后,以沂王无嗣,王位悬空为由,立其为沂王后,并改名为赵贵诚,正式成为皇侄。
后来,宁宗重病,不省人事。在史弥远操纵下,赵贵诚被立为皇子,并改名为赵昀,从而与赵竑地位相当,离登上帝位只差一步之遥。
史弥远的偷梁换柱之计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杨皇后的态度也很重要。赵竑娶的杨皇后的侄孙女吴氏,赵竑与杨皇后间本无矛盾。但据说吴氏善妒,曾与赵竑起了争执,赵竑盛怒中打碎了杨皇后送的水晶双莲花,吴氏随即入宫向杨皇后告状,杨皇后大怒。而更让杨皇后恼恨的,则是赵竑对风传的杨皇后与史弥远及其他人间有不正当关系之事极为鄙视,并公开表示登基后要清算与杨皇后关系暧昧之人。
这样赵竑就同时得罪了两个手握重权之人。在这场严酷的政治斗争中,赵竑“其言露,其术疏”,表现极其愚蠢。以致他的老师真德秀都为他忧虑,提醒他要改变对杨皇后和史弥远的态度,否则很可能登不上皇位,可惜劝诫无效。
宁宗病逝时,杨皇后、赵竑等均不在身边,宁宗身边,竟然只有史弥远侍驾。宁宗一死,史弥远立即派人去沂王府接赵昀入宫,并派杨皇后的两个侄儿入宫,将史弥远立赵昀,废赵竑之事禀告杨皇后。杨皇后开始并不同意史弥远矫行废立,两个侄儿来回七次,最终胁迫杨皇后接受了既成事实。
同时,史弥远派人伪造宁宗遗诏,一夜之间连续起草了二十五道诏令,将赵昀扶上了皇位。
可怜的赵竑,在家中等待宣诏入宫,眼见着宫中卫队过其门而不入,居然仍能稳坐府上,其蠢何极?
直到史弥远在宫中安排好了一切,才派人宣赵竑入宫。可笑的是赵竑这时还幻想着登基的好事,直到百官立班,史弥远宣读宁宗“遗诏”,赵竑才发现御座上已经有人,而自己竟仍立朝班之中,方知大势已去。
史弥远策划的这场偷梁换柱的惊天阴谋,历时数年之久,最终大获成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帝位废立,从而在宁宗死后,仍能牢牢把控住南宋朝政,而他所立的赵昀,即宋理宗,当了十年傀儡皇帝,直到三十岁后,史弥远死了才得以亲政。
赵竑之败,败在自身愚蠢狂妄,从他自身的表现来看,没当上皇帝,可能对南宋朝廷来说,反而是好事。所谓咎由自取,从赵竑被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也给后世之人留下了深刻地教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