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儿子,却性格各异,大儿子大大咧咧,小儿子心思细腻。因为工作的关系,家里没人照顾,我早早地把他们送到了寄宿学校。
我原本以为,孩子住校了,半个月才回家一次,不需要父母太多的照顾了,只要给学校留够了钱就万事大吉了。所以在大儿子住校期间,我们在北京回家很少,孩子在家里跟着他爷爷,我们也就是节假日的时候会给孩子打个电话,除此之外对孩子的关心很少。孩子也很争气,不但顺利地考上了重点高中,而且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
大儿子的表现让我们感觉,早早地让孩子上寄宿学校,我们在外面挣钱这种选择无比正确。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们也让小儿子上了同一所寄宿学校,我们以为,小儿子会和大儿子一样让我们省心,可是事实完全出乎意料。
第一次住校回家,小儿子见我们没在家开始哭哭啼啼。他从小跟着我们长大,和爷爷的接触比较少,我们不在身边让他极度没有安全感。刚上初中的孩子,在精神上还没到“断乳期”,这时候对父母的依恋也是很正常的。
再后来,每到他放假的日子,我都尽可能地回老家陪陪他,但是北京到家毕竟六百多里地,有时候也不是说回就能回去的。
孩子每次上学前都非常不放心,担心他再回家的时候妈妈没有回来。因为他知道妈妈离的远,回家一次不容易。
我以为只要他每次放假我都抽时间陪陪他就能满足他情感的需求,毕竟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我没有想到,我这种来来回回在家和北京穿梭的状态更让我的孩子心里不踏实,每次离家他都担心再次回家看不到妈妈,在这种焦灼的心情影响下,甚至不能好好学习。
那天,我收到了老师的微信:你能不能放弃外面的工作在家陪孩子,你的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非常没有安全感,不能进入到学习状态。
我这时候才认识到严重性。我们只顾着在外面挣钱,把孩子往学校一放就万事大吉,完全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孩子快乐吗?孩子想念父母吗?孩子有没有安全感呢?这些统统都没有考虑。
我决定放弃北京了,回到孩子身边。虽然孩子依然住校,在家里待的时间依然不多,可就是因为时间不多,才显得珍贵,也就是在这不多的时间里,我们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家庭的爱。给他聊聊开心的事,给他聊聊烦恼的事,孩子的心胸就会开阔,也会快乐,就不会再有那么重的思想压力。
为人父母,穷其一生都是为了孩子,当你挣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相矛盾的时候,请你选择后者,毕竟孩子成长就那几年,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当孩子知道了我留在家里的决定后,高兴地手舞足蹈,从孩子的脸上我看到了他发自内心的轻松和快乐。今天下午送他返校,在学校门口孩子告诉我:妈妈,下次回家我想吃你做的可乐鸡翅。
放心吧,妈妈给你做。听到我肯定的话语,孩子高兴地走路都一蹦一跳。
那一刻,我看到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