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算不上热门,但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家长,家庭教育归根结底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要想教育好子女,就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栽培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而很多家长,在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后,似乎感觉自己就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对自我的要求,表面上看似安逸,实则暗藏隐患,就好像突然形成一个断崖。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觉得当家长的年龄到了三十五到四十岁左右时,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这两种情况的形成,是在于做家长的对自己要求不同所致。很庆幸,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在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弥补,但愿我的决定和做法,对小王的成长有利。每天坚持锻炼、学习、写作,这些动作,小王都很清楚,有时候她也会提醒我,该做什么了,到什么时候了。我想,这样日积月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定会影响小王对自己的要求。或许,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本质意义吧!
作为老师,学校教育应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起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引领,特别是对学生人格形成。所以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我想更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老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都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可见学生的言语、行为、表现无形中是受老师深深影响的。
记得我的一位学生,现在是大一,曾经在我们班担任劳动委员一职,因为我们教室在一楼,所以清洁区就是大厅门口的大理石,以及旁边的花坛。我记得那时候检查特别多,而且卫生要求很高,加上我们的特殊位置,要求就更高了。一开始,我是自己亲力亲为,检查非常细致,有问题我直接找他,就让他慢慢了解老师的做法要求,久而久之,我的要求就是他的要求了。我们的清洁区卫生一直受到学校肯定。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相信,所有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
其次,我觉得老师真的是要做到爱生如子。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不简单。老师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不能歧视学困生。这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很大,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总会有阴影,从而变得不自信、不阳光。作为老师,我们要多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或许这样你会发现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老师的这份特别的爱,给他们内心种下爱的种子,盼望着这颗种子慢慢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这个果子,一定是爱的果子,它也会源源不断的延续。
老师,也应该和学生一起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成就我们作为老师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