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的话,似泼出的水,无法回收,只能蒸发。
曾经是否有过后悔因为自己的一时之失而留下了一世的纠结,就像天上的云,可大可小,在天空中翻来覆去不断用别样的姿态提醒天空它的存在。早晨起床,空白的脑子中唯一记得的是昨晚临睡前的提醒,那个闹人的钟声昭示着一天的开始,明明是已经泼出去的水,过往的细节却不断的在脑海中翻唱,影响着思绪,又刺激着向前。
是否有错这样的体验,面对着没有丝毫图案的书本,自己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去铭记词语,尝试用各种的方式去聚焦知识,然现实却与愿违,一夜千字的内容,却耗费半个小时的精力,每到关键之处脑海中出现的不是想要学习的内容,而是与朋友交流的过程,拿曾发生过的一幕一幕就像电影场景,不断的闪现,仿佛是提醒,又仿佛是在诉说。可每当自己沉溺其中,尝试去探索他们的目的,亦或者是缘由,最终却无所获,可也不一定,那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就像是深渊一般,不敢看,也不能看。
看过《头脑特工队》的人都知道,电影将我们的情绪人格化,可换种角度来看,这些情绪不一定不是孩子,在探索自己内心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他们显得更加的坦诚,也更加的情绪化,喜爱和烦躁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切换的很是迅速。而后在莫名其妙中我们不自主的在发笑,皱起自己的眉头,像是对这种现实的复杂情感在单独个体重呈现,留下的尽是莫名的发端。
本科学校的至理名言“知行合一”,很多人觉得这句话是极为简单易行的,如果没有看到古人的某些哲理性名句,我也就相信了;如果不是自身探索过,我也就这么认为了,可是如果站在某些角度,不去强调知行之间的关系,去强调语言和心理之间的关系,也许便能够找到了少言多行的原因。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心安来源于相信,对自己的相信,别人对自己的相信,少言意味着秘密,或许大量的秘密聚集心中不是一件好事,可是没有秘密的人生显得却又无趣。
写到这里,却发现自己对原有的观点有些不赞同,好似自己没提到一个结论总会在某些时候被另一种思维所说服,人类的复杂性充分的体现在当前所思所想。不过想一想写作的目的好像又能够接受了,我好似很久没有接触过自然,那种没有人工雕琢过的山山水水仿佛距离我越来越远,而为他们产生的朦胧性的感情透过语言变得真实,可这种真实带有一种匠气。不知道我是在阐述风景的优美,亦或是在抒发自己的感情。
我希望找到一个方法,成为沟通的桥梁,明白真实的所需,即使它们像水蒸气一般不可捉摸并最终不现,一条看不到的线连接着那边的坦然,面具似的人生却带着一股稚气,没长大的孩子在诉说着自己真实的需求。听一听,停一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