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适合放在诚品或者先锋书店的小书。
最好是摆在一个沙发旁边的书架上,略略弯腰就可以瞄见得角度,然后有一个人把它抽出来,最好呢,是在一个无风,但有月亮的晚上,就着店里柔和静谧的灯光,一个人,窝在沙发里,就这么随性的翻着,读到哪儿就是哪儿。倘若到了书店的打烊时间,你也大可以把它放回原位,不必紧张,也无须压力,等着下次来逛的时候有缘继续来寻。
是的,自始至终,它就是这样一支眉清目秀低眉顺眼的低吟浅唱,就像月光一样,温柔的唱进了你的梦,却无意霸占你的心。
这个德国人写的《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的确歪打正着的戳中了中国人的敏感点。其实这么说是不准确的,看了这本书你会发现,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分种族也无论年代,从古至今都对月亮产生着浓厚的兴趣。不仅是因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生物演化和生存稳定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还有它撩拨了人类千万年来的美学意义和情感价值。
古印度《奥义书》里记载,月亮常被想象成通往永恒世界的大门,有些佛教寺院有“月门”,象征由此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世界。而释迦牟尼据说也是在一个月圆之夜,坐在菩提树下开悟入境。从西方世界的安息日、狼人蝙蝠吸血鬼,到东方传统中的嫦娥玉兔、满月惆怅,你不难发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几乎是这天底下的每一个人。
作者贝恩德·布伦纳是位跨领域作家,正如书名那样,你会在他的笔下看到困惑古老的神话传说,抽象写意的诗歌文学,可是下一行就有可能画风突变,立马严肃认真的跟你讨论起月球生物和科学,虚实穿插,真真假假,因此这书没法拆,一拆就美感破碎。倒不如闲庭信步,轻装上阵,望月遐思本就不应当那么刻板不是么。
随着阅读的推进,你会在这本书里看见越来越多的熟悉的名字:伽利略、达芬奇、莎士比亚、凡尔纳和肯尼迪,你还会看见更多的陌生名字,都是跟月亮有关系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社会身份包括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医生艺术家作家诗人政客等等等等,所以阅读这本书就好比在万花筒般的时光隧道里飞快穿行,一路上看见无数熟悉或陌生的人们向你挥手致意,如果你愿意,大可停下来陪他坐坐聊一聊月亮,如若没有兴趣,也可以拍拍屁股,继续向前光速滑行。
不过我不建议把这本书当成一本人名索引或是历史科普书籍来识记(除非你本身就是月球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士),回到它的名字,《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神话与科学,从来都是一线之差。寻常人若是连这点历史都斟酌计较起来,那才真真是没意思透了。
你有多久没有抬头看过月亮了?多少个失眠的夜晚,现代人只会焦躁的翻来覆去,却不再耐烦起身看看窗外皎洁的明月了吧?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实月亮是最应该给人安全感的陪伴了,虽然她一言不发,却美的那么自然又自我。君本无心渡,无情也动人。
就像作者贝恩德·布伦纳在序里写的那样:“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许多发展并不能令人感到欣慰。不过我想至少还有一件令人安心的事,那就是,无论我们在哪里,经历着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是相同的。不知怎的,每当看到月亮,总让我获得希望。这是我们共同的月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