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偈诗
我今当说四法句,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四?
贤圣善说法,是则为最上;爱说非不爱,是则为第二;
谛说非虚妄,是则第三说;法说不异言,是则为第四。
(一二一八)
四法句提出了弘法者宣讲佛法的原则。佛陀对弘法者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贤圣善说,宣传佛法的形式。讲法者善于讲法,能够使用各种形式宣传佛法;
二、爱说,讲法者有宣讲佛法的热情;
三、谛说,宣法的范围。宣讲者所说的佛法应该是四圣谛,而不是其它不真实的,不能引导众生向于涅槃的法;
四、法说,宣法的内容。宣讲者所讲述的佛法是四圣谛、缘起法,而不是其它的法。
四法句是佛对弘佛者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准确地弘扬佛法,希望众生听闻佛法后,心生欢喜,走上灭苦之路。
佛陀把宣讲佛法作为修力之一来讲述,其一,这是传播佛法的需要,只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佛法的人宣讲佛法,佛法才能广泛传播,其二,这是学佛者修习佛法的需要,宣讲佛法对宣讲者的要求很高,能够说出来的,必定是深刻理解的,宣讲者必须对佛法有深刻的认识、切实的体验才能够把佛法讲出来,另一方面,听讲者也会对宣讲者所说的内容进行讨论,这能够帮助宣讲者提高对佛法的认识。
在杂阿含中,宣讲佛法是圣弟子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第200经,尊者罗睺罗学习佛法时,佛陀首先要求他去宣讲佛法,值得注意的是,据记载,尊者罗睺罗是佛的儿子。再比如第276经,佛陀要求尊者难陀给比丘尼宣讲佛法,而尊者难陀本身是不愿意的,据记载,尊者难陀是佛的堂兄弟。在杂阿含,还有其他尊者积极宣讲佛法的记载,并且有“次第教授”的说法,可见当时,各尊者依次宣讲佛法已经形成了一项惯例。
从尊者罗睺罗宣讲佛法的经历看,也可以知道,在佛陀时代,宣讲者不一定要证某种果位才有资格宣讲佛法,宣讲者只要对佛法有认识就可以进行宣讲。
作为学佛者,不应因为自己是初学,或对佛法体会不深,就不愿意宣讲佛法,学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当对佛法有新的认识,都应当积极地宣讲,在宣讲中学习提高自己。
四法句作为修力之一,也就是把宣讲佛法的能力作为圣弟子的必备条件之一,可以看出:在杂阿含中,佛法是可以说出来的,而不是不可说,更重要的是表明,在杂阿含中,修行者不是自了汉,弘扬佛法是本分。
2 清净说法
若有比丘作如是心,为人说法:‘何等人于我起净信心,为本已当得供养衣被、饮食、卧具、汤药?’如是说者,名不清净说法。
若复比丘为人说法,作如是念:‘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槃。而诸众生沉溺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此众生闻正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以是正法因缘,以慈心、悲心、哀愍心、欲令正法久住心而为人说,是名清净说法。
(一一三六)
宣讲佛法不应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若是为衣被、饮食等供养为他人宣讲佛法,则为不清净说法。这是佛反对的,佛提倡的是不为利益宣说佛法,即清净说法,要求圣弟子在弘扬佛法时具足一个宗旨、四种心态。
一个宗旨:
世尊显现正法律,离诸炽然,不待时节,即此现身,缘自觉知,正向涅槃。而诸众生沉溺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此众生闻正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即:佛为众生宣说正法是为了让众生离诸烦恼,这个正法不需要等到未来才能证实,能在当下亲身证知,这个正法是全靠自身的努力,导向涅槃的。众生沉溺于苦海之中,当有众生能听闻正法,依法修行,那么就能离苦得乐。
圣弟子为众生宣讲佛法的宗旨只有一条:弘扬正法,为众生灭苦而说法。
四种心态:
一、慈心。圣弟子在弘扬佛法时,应当耐心,没有嗔怒的为众生说法。
二、悲心。圣弟子不忍心见众生处于苦中。
三、哀愍心。愍,谓怜悯、哀怜。即圣弟子以同情心为众生说法,见众生苦如见自身苦。
四、欲令正法久住心。每一位弘法者终将离开此世间,为了佛法能长久留世,就应在住世时,立下弘愿,生命不息,弘法不止,不辞辛劳地弘扬正法,让尽可能多的人听闻学习正法。即使他人因听闻了所讲的法而得益处也不引以为自身的功绩,功成不居,只抱着让尽可能多的众生听闻佛法这样的心态。
3 有教无类
佛告聚落主:“如彼士夫不穿、不坏、不津漏器,诸弟子比丘、比丘尼,亦复如是。我常为彼演说正法,乃至长夜以义饶益,安隐乐住。如第二器不穿、不坏而津漏者,我诸弟子优婆塞、优婆夷,亦复如是。我常为彼演说正法,乃至长夜以义饶益,安隐乐住。如第三器穿坏津漏者,外道异学、诸尼揵辈,亦复如是。我亦为彼演说正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多亦为说,少亦为说,彼若于我说一句法知其义者,亦得长夜安隐乐住。”
(九一五)
聚落主问佛陀是怎么样教导众生的。佛陀说:分为三种,第一类比如我的弟子,这类人就象没有损坏的器皿,我对他们宣说正法,使他们离苦得乐,第二类比如我的在家学佛者,这些人就象有少许漏滴的器皿,我对他们宣说正法,使他们离苦得乐,第三类比如那些外道,那些人就象无法盛水的器皿,但我同样对他们宣说正法,如果他们能理解其中的一句,那么他们一样能够离苦得乐。
弘法者在宣讲佛法时会面对各类根器不同的众生,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众生,宣讲的内容都应该是一样的,而且也应当一视同仁的宣讲同样的佛法。
在本经中,佛陀面对不同的众生所宣讲的佛法是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