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331929/88163c5b8555fe21.jpg)
布里亚特蒙古民歌《小草》。上周末在网易云音乐闲逛时的偶遇,入耳即倾心。
在我听过的曲子里,它是少有的单曲循环播放几天仍分外喜欢的歌曲之一。
浓浓的异域风情。大提琴与马头琴,埙,各种电子乐器,以浑搭的风格,奏出忧伤的旋律,与歌者动情粗犷的吟唱完美搭配,烘托出苍凉的气息,使人仿佛有置身茫茫大草原的辽阔感。
乐队的演唱组合显然比个人独唱更丰富,有唤醒耳朵的层次感。领唱的音色干净质感,合唱浑厚又狂放,二者配合的近乎完美,可谓是用心之作。
有人说,语言到不了的地方,音乐在那里。深以为然。
这些小众歌手与乐队,像小草一样,大多没有名气,不被传诵,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却是在用灵魂歌唱。
也许是我有喜新厌旧的倾向,很多原本初听就钟情的曲子,反复听过之后便渐失了最初的心动。就像与人相处,太过熟悉亲密难免审美疲劳,日久生厌。似乎这样的比喻也不贴切,或者像日常饮食,再喜欢的食物,无节制的吃的久了,也会味觉麻木,习以为常,失去最初喜欢时的热情。
想来,凡事都要节制有度,才能历久弥新吧。
所有的美好,都应留一些想象的空间。毕竟,我们都如小草一般平凡,人也好,物也好,极致的完美太稀有,恒久的热爱更难得。对于喜欢的事物,不妨留一些距离,细水长流,淡淡的欣赏,才能更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