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本书的结构,初读会觉得支离破碎,东拉西扯,由一个个片段组成,不是一个首尾呼应,逻辑推理严密的故事。其实,它本身就是一个梦境结构。梦不可能是一个连贯的故事,所以主人公才会唐突地遭遇那么多偶发的怪人怪事。
细读会发现,其实作者一直在苦心孤诣地设置一个梦的圈套——除了开始一句“天热得她昏昏欲睡”,再没有别的暗示直到最后谜底揭晓。告诉我们这原来是爱丽丝的一个梦。“醒醒,爱丽丝”!姐姐说“看,你睡了多久!”“啊,我做了一个好奇怪的梦!”爱丽丝把梦里奇怪的经历都告诉了姐姐。不过,进一步分析,还是有一条故事的主线埋在它看似杂乱无章的情节当中的,就是爱丽丝一直都在朝着那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可爱的花园”前进,而且最终成功抵达。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它完全抛弃了说教,是一部纯粹的娱乐之作,二是开创了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的全新模式,成为了幻想类小说的鼻祖。
当所做的事情超出了限度,就是疯狂。在卡罗尔生活的年代,无礼就是一种疯狂。文学作品绝非凭空而生,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发表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维多利亚时代就这样一个注重礼仪的时代。如穿着礼仪、茶会礼仪、宴会礼仪等。
我感觉这疯狂的礼仪很像我们中国作品中吃人的礼教。这不仅是疯狂,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控诉。故事中的爱丽丝在睡鼠讲故事的时候不停地插嘴,对着蜥蜴大吼大叫,在草地上胡乱奔跑,在维多利亚时代,这是多么疯狂的行为啊。太多的礼仪约束,会让人感到可怕和反感,更是一种对人的束缚。
疯狂的语言更是在玩一种文字逻辑游戏。猫的话存在逻辑错误,它所能看到的并不是整个世界。看似混乱的语言游戏,也反应了当时的语言焦虑和语言混乱,营造一种当时的疯狂社会现象与形态。我感觉更像是对现实的直接讽刺。
创作逻辑游戏:
我买我喜欢的东西。
我喜欢的东西我都买。
我做我喜欢做的作业。
我喜欢的作业我都做。
我喜欢阅读
我的领导喜欢阅读
我们班的孩子们喜欢阅读
那么全校的同学也喜欢阅读。
网友评论